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全球碳市场最新趋势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全球碳市场最新趋势解析

引用
新华网
11
来源
1.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e01d0d750ca6a2d047b023002ae82ae8
2.
http://paper.people.com.cn/zgnyb/pc/content/202411/18/content_30031065.html
3.
https://stcn.com/article/detail/1410564.html
4.
http://www.csteelnews.com/xwzx/jrrd/202406/t20240612_89063.html
5.
https://www.reccessary.com/zh-tw/research/global-carbon-market-highlights-2025
6.
https://dialogue.earth/zh/3/60035205/
7.
https://mgflab.nsd.pku.edu.cn/gddt/MGFgd/d09e231c0dfe4262b0c027f99f2f00b7.htm
8.
https://www.shihang.org/zh/news/press-release/2024/05/21/global-carbon-pricing-revenues-top-a-record-100-billion
9.
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182/115832.htm
10.
https://iigf.cufe.edu.cn/info/1012/8769.htm
11.
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35632.shtml

全球碳市场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在过去十年里规模不断提升,覆盖范围显著扩大。最新的《全球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指出,各国在碳定价机制、配额分配和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碳市场的割裂。为了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承诺,全球碳市场需要持续完善市场机制、强化监管体系、整合社会力量、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强制(合规)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的耦合发展,优化碳定价机制,健全碳市场系统,构建标准化体系,提供政策保障,提升透明度、准确性及可信度。

01

全球碳市场的现状

截至2024年1月底,全球共有36个碳交易体系生效,另有14个正在建设。碳市场已覆盖全球约18%的温室气体排放量、1/3的人口和58%的GDP,实施碳交易的地区逐步从发达国家拓展至发展中国家,从欧洲、北美拓展至拉美、东亚等地,对于高质量实现区域减排目标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范围内,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主要分布在欧洲、东南亚和北美洲地区,具体包括欧盟、英国、中国、韩国、新西兰、美国和加拿大等。正在运行的碳市场中,包括1个超国家级碳市场和13个国家级碳市场。其中,中国和印尼的全国碳市场仅覆盖了电力行业,其余均覆盖了2个及以上行业。

02

主要国家和地区碳市场发展情况

欧盟碳市场始建于2005年,是全球运行最早的碳市场,覆盖电力、工业和航空等行业。欧盟碳市场覆盖的碳排放量占其司法管辖区总排放量的38%。EU-ETS(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通过调整配额年度折减因子,确保配额总量与宏观减排目标相匹配。

EU ETS分4个阶段实施。第1阶段(2005年—2007年)为试运行阶段。第2阶段(2008年—2012年)正式运行,碳市场配额采取自上而下确认的方式,以免费分配为主(90%以上)、拍卖分配为辅,配额分配采用历史强度法。第3阶段(2013年—2020年)的目标是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0%,年均下降1.74%;配额分配方式调整为基准线法,提升拍卖分配比例至57%,回收市场中的配额并设立市场稳定储备政策(MSR)。

目前,EU ETS进入第4阶段(2021年—2030年),所覆盖的行业包括电力和热力生产、炼油、钢铁、建材(水泥、石灰、玻璃等)、电解铝等,覆盖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全氟碳化物(PFCs)。为了与55%的减排目标(“Fit for 55”计划承诺欧盟2030年底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55%)相匹配,EU ETS所覆盖行业的减排目标(2030年较2005年)由43%提高到62%,2024年—2027年折减因子由2.2%提高到4.3%,2028年—2030年进一步提高至4.4%,碳配额总量明显收紧。此外,EU ETS还进行了两次一次性的碳配额调整,在2024年减少9000万吨碳配额,2026年再减少2700万吨。

钢铁行业在EU-ETS的第2阶段即被纳入。和我国碳核查中普遍采用的法人边界不同,EU-ETS以工序为边界,涉及钢铁生产的焦炭、烧结、高炉炼铁、电炉生产普碳钢、电炉生产高合金钢、铸造等六大工序,且EU-ETS碳市场仅考虑直接排放,电力、热力等间接排放不纳入。

目前,欧盟钢铁企业获得的免费碳配额比例为100%,无须进行拍卖,但是免费碳配额不能覆盖企业的实际碳排放。欧钢联(EUROFER)报告显示,欧盟钢企免费碳配额仅能覆盖企业碳排放的76%,剩余24%需要通过交易购买。

随着免费碳配额的显著下降,近年来欧洲钢企从受益转为受损,碳排放成本抬升。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在欧盟碳价为55欧元/吨时,年产能490万吨的英国塔尔博特港钢铁厂(现已进入英国碳市场)免费碳配额在600万吨~700万吨之间,覆盖比平均为85%,吨钢碳排放成本为18.32欧元。蒂森克虏伯集团的德国杜伊斯堡厂(产能1200万吨)免费碳配额在1580万吨左右,覆盖比平均为86%,吨钢碳排放成本约16.17欧元。安赛乐米塔尔在欧各生产基地的免费碳配额覆盖比平均为73%,平均碳排放成本约为30.34 欧元/吨。随着EU ETS碳价攀升和基准值降低,预计钢企的碳成本也将大幅增加。

2023年,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正式实施,到2034年完全取消免费碳配额时,钢铁企业全部的碳排放量都需要通过拍卖或者碳市场交易来履约。欧委会联合研究中心(JRC)《欧盟钢铁工业及贸易伙伴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欧盟长流程钢铁企业吨钢直接碳排放1.76吨,如以碳价80欧元/吨二氧化碳估算,长流程钢铁企业每吨钢需要支付至少140欧元的碳成本。

英国脱欧后退出EU ETS,英国碳市场(UK ETS)于2021年5月正式运行。英国碳市场是在欧盟碳市场第3阶段基础上独立启动的配额交易市场,采用总量设定的方式,分为两个分配期。第1个分配期为2021年—2025年,总共7.3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配额总量。第2个分配期为2026年—2030年,总共6.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配额总量。该总量设定比英国在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第4阶段的名义份额要低5%。此外,UK ETS设定了每吨不低于22英镑的底价,然后逐年上调,到2030年将增至70英镑。其间如果价格上涨过快,政府可以通过成本控制机制(CCM)进一步释放碳排放配额,即增加许可证供应量,以确保碳市场平稳运行。

UK ETS启动以来,碳价始终接近或高于EU ETS碳价,但在2023年下半年出现暴跌。起因

中国碳市场快速发展,2024年碳配额均价达每吨人民币91.81元,创下历史新高。政策激勵為價格上漲的主要驅動力,新增產業的履約需求帶動價格在年底時突破每噸人民幣100元大關,同時碳交易量顯著提升。

韓國碳市場(K-ETS)為東亞地區第一個碳交易市場,涵蓋全國近89%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然而,2024年市場表現低迷,均價僅每噸9,465韓元,較前一年度下跌19%。價格低迷的主因在於市場供需失衡及需求疲弱。

03

最新政策动态和国际合作进展

在COP29大会上,缔约方就《巴黎协定》第六条第四款机制下的碳信用标准达成共识,标志着全球碳市场机制取得重大进展。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各国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减少排放,并“破除气候融资壁垒”,通过达成新的融资目标,显著增加优惠性公共融资。到2030年,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需求和实际融资之间的缺口可能达到每年3590亿美元。“气候融资不是慈善,而是一项投资;气候行动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要。”

中国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有目共睹,国际贡献得到广泛肯定。COP29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坚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双碳”目标下,油气行业积极探索减碳路径,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技术和装备制造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中国石化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永生应邀出席COP29首届亚布力可持续发展年会并致辞。他表示,目前,中国石化正联合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哈萨克斯坦国油等,共同发起成立国际CCUS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助力全球气候和环境治理。近10年来,中国石化回收利用、注入二氧化碳分别超过855万吨、575万吨,增油超过60万吨;回收甲烷超过44亿立方米。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7月底,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2.06亿千瓦,提前6年多完成我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承诺的“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目标。截至9月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占新增总发电装机的比重超过80%。

联合国气候行动倡导者组织经济部前主任西蒙·夏普(Simon Sharp)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中国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取得惊人成绩和进展。中国为全球提供了一个可负担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模式,这是非常重大的贡献。”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接受《中国能源报》采访时指出:“中国在大幅降低可再生能源利用成本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原因在于,第一有规模经济的支撑;第二拥有完备的制造业和相对完善的供应链;第三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绿色技术等相关企业在国内可以享受到良好的发展环境;第四拥有丰富的行业人才资源,比如有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从现实来看,让全球都实现绿色技术低价化非常困难。但是我们可以讨论,如何把中国在产业中的优势让全世界共享。”

谈到美国政府换届后中美气候合作前景,邹骥坦言:“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合作仍有延续机会。一些国家级以下的合作、商业层面的合作仍将推进,这是美国政府换届无法阻挡的。当前最重要的是尽最大限度建立相关机构与资源的联系。”

缔约方碳信用创建标准达成共识
《巴黎协定》6.4条作为COP29关键优先事项之一,具有推动全球减排、降低减排成本的潜力。缔约方将在2025年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如果届时全球碳市场机制投入运行,缔约方可利用该机制开展减排合作,更高效地达成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能源链网研究中心副主任、北大临港环境权益中心主任刘志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巴黎协定》6.4条提出一个重要环节,即建立全球碳信用市场。与排放权市场不同,由于减排成本的区域和行业差异,排放权市场难以建立全球统一市场,而碳信用市场多年来一直有利于建立全球统一市场。目前,全球多个交易所正在尝试建立多品种的交易方式,但在顶层机制和设计上仍存在空白。如果在大框架下,多个缔约国能够形成共识,这将有利于全球碳信用市场的快速建设和发展。

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能源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工程师向柳认为,碳信用对于激发自愿减排、降低减排成本、促进技术创新、引导气候投资等具有积极意义。从国际角度来说,《巴黎协定》框架下的碳信用有利于更多气候资金跨国流动、有利于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实现碳减排。

当然,分歧仍然存在,比如“漂绿”风险、碳信用类别、跨国(境)使用、重复计量、质量监管、收益使用等的争议。“当务之急,是要将《巴黎协定》6.4条的机制框架搭建起来,包括制度方法、基础设施、核证机构、监管体系等,推动在发展中发现和有效解决问题,不断修复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向柳强调。

对中国而言,如何有效推动碳信用体系发展,刘志给出自己的看法,一方面着眼于内部制度的建设与强化,提升自身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开放性和透明性,确保碳资产的全过程留痕,包括签发和注销,以便在国际上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

“此外,拓展参与主体,提升活跃度,让更多人参与到碳信用体系中,也很必要。同时,我们还需要确保碳普惠机制与碳信用体系的有效衔接,避免地方与国家层面的政策冲突和重复计算问题。”刘志强调。

向柳也认为,中国碳信用发

04

面临的挑战

尽管全球碳市场发展迅速,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各国在碳定价机制、配额分配和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差异,导致碳市场出现割裂现象。此外,市场透明度、数据准确性和监管体系的完善程度也影响着碳市场的健康发展。

05

未来发展趋势

  1. 市场机制完善:各国将不断完善碳市场机制,优化配额分配方式,加强市场监管,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数据准确性。

  2. 国际合作深化:随着《巴黎协定》第六条机制的推进,各国将加强碳市场领域的合作,推动建立更加公平、透明的全球碳交易体系。

  3. 强制与自愿碳市场耦合发展:强制碳市场将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自愿碳市场将作为重要补充,为非强制减排主体提供参与渠道。

  4. 碳定价机制优化:各国将探索更合理的碳定价机制,平衡减排效果与经济发展需求,推动碳价逐步趋同。

  5. 标准化体系构建:为提高碳市场的互操作性和可信度,全球将推动碳市场标准化体系建设,统一碳信用核算和认证标准。

  6. 政策保障加强:各国政府将出台更多支持碳市场发展的政策,为市场参与者提供稳定的政策预期。

全球碳市场的发展对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通过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强化监管体系、整合社会力量、深化国际合作,全球碳市场有望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更大作用。各国应共同努力,推动碳市场向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方向发展,为实现全球气候目标贡献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