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与ESA突破:太空3D打印迎来重大进展
NASA与ESA突破:太空3D打印迎来重大进展
2024年,太空3D打印技术迎来了重大突破。欧洲航天局(ESA)和美国宇航局(NASA)相继在国际空间站上完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验,展示了这项技术在太空探索中的巨大潜力。
ESA实现太空首个金属3D打印
2024年6月,ESA在国际空间站的哥伦布实验舱内成功完成了首个金属3D打印任务。这次打印使用了一台由空客公司主导开发的金属3D打印机,通过激光熔化不锈钢丝材来构建物体。
ESA技术官员Rob Postema表示:“这条S形曲线测试线的成功打印,标志着我们的金属3D打印机已经完成调试,为未来打印完整零件做好了准备。”
这台金属3D打印机重约180公斤,安装在哥伦布模块的欧洲抽屉式机架Mark II中。打印机的设计基于不锈钢丝材的送入,通过高功率激光(比普通激光笔强约一百万倍)加热熔化,实现金属材料的逐层堆积。
为了安全考虑,打印机被完全密封在一个箱体内,防止热量和烟雾外泄。宇航员Andreas Mogensen只需要在打印前打开氮气通风阀即可。整个打印过程则由地面团队远程监控。
NASA创新3D打印天线技术
2024年秋季,NASA成功测试了一个3D打印的天线,这是太空通信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这个天线由NASA近地空间网络和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3D电子打印团队共同开发,从设计到测试仅用了三个月时间。
这个3D打印天线使用了一种低电阻、可调谐的陶瓷填充聚合物材料。NASA团队利用Fortify公司提供的打印机,能够精确控制材料的电磁和机械属性。天线的导电部分则通过多种导电墨水打印机完成。
在测试阶段,这个天线被安装在气象气球上进行飞行测试。为了确保其性能,NASA还在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电磁消声室中进行了地面测试。这个消声室是戈达德最安静的房间,能够模拟太空中的电磁环境,消除所有回声和反射。
太空3D打印的未来展望
这些突破性进展展示了太空3D打印技术的巨大潜力。ESA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太空循环经济,通过在轨回收和再利用材料,减少对地球资源的依赖。而NASA的3D打印天线项目则为未来太空任务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通信解决方案。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太空3D打印有望在未来的深空探索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能降低太空任务的成本,还能提高任务的灵活性和自给能力,为人类进一步探索宇宙开辟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