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用数字风险管理应对网络威胁?
企业如何用数字风险管理应对网络威胁?
2024年上半年,全球网络安全威胁态势依然严峻,严重的网络攻击事件从未间断。据专业网站CRN.com统计,仅上半年就发生了多起重大网络攻击事件,涉及企业VPN系统、微软高管账户、医疗保健系统等多个领域。这些事件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引发了对网络安全管理的深刻反思。
企业数字风险管理框架
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企业需要建立系统的数字风险管理框架。腾讯专家团队提出了一套企业数据流通风险管理框架,该框架以安全合规为基础,强调动态有效和全流程风险管理。
框架分为四个管理层次:流通对象识别、流通风险识别、流通风险分析和流通风险处置。其中,流通对象识别包括对数据资产、流通活动等关键要素的识别;流通风险识别主要关注法规遵从性、技术安全等风险;流通风险分析则涉及个人信息风险、技术方案风险等;流通风险处置包括增强保护措施和接受残余风险。
数字风险管理与网络安全管理的协同
数字风险管理与传统的网络安全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功能安全关注系统内部的危险,而网络安全则强调防止外部威胁。两者相互依存,没有网络安全就无法实现功能安全。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这种协同变得更加重要。企业需要建立整体安全观,将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有机整合,形成统一的安全管理体系。
企业数字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
在具体实践中,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高管共识:让所有高管团队对第三方风险达成共识,认识到第三方风险不仅包括网络安全威胁,还会影响企业的各个方面。
制定计划:建立可重复应用于众多第三方的流程和标准,使用评分标准对第三方风险进行分析和分类。
建立清单:实施策略来识别和维护准确、全面和不断更新的第三方清单。
高效评估:制定方法来识别哪些第三方需要更严格的评估,评估的严格程度应与数据敏感性、运营关键性等因素挂钩。
深度参与签约流程:CISO应尽早参与采购流程,与潜在供应商沟通安全标准。
常态化管理:合同签署后,对第三方风险的管理并未结束,需要持续监控和评估。
数字化风险管理工具平台
数字化手段是提升风险管理效率的关键。集团企业风险全面数字化管控平台通过风险识别、预警和控制等功能,实现了全面、深入、实时的风险管理。平台能够对不同子公司的风险进行汇总和分析,提供全局风险管控指导。
数字化平台的价值在于能够快速发现风险点,提供精准的风险分析和评估结果,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通过数据分析和报告功能,企业可以获取风险数据的洞察,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企业风险。
结语
面对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企业需要建立全面的数字风险管理体系。这不仅包括技术层面的防护,更需要从管理、流程和文化等多个维度构建整体安全能力。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框架,采用最佳实践和数字化工具,企业才能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稳健前行,有效应对各类网络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