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针灸治疗肝病:5个关键穴位详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针灸治疗肝病:5个关键穴位详解

引用
39健康网
1.
https://m.39.net/gan/a_p4q187z.html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肝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有效调节肝脏功能,缓解相关症状。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针灸穴位及其功效。

  1. 肝俞穴
    肝俞穴是肝经的穴位之一,通过刺激此穴可以调节肝脏功能,缓解因肝气郁结引起的症状。对于肝郁气滞、胸闷不畅等症状有较好的调理效果。

  2.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部第一跖骨间隙的凹陷处,为足厥阴肝经之腧穴。患者按揉太冲穴可平抑肝阳,疏肝解郁,清泻肝火。当患者存在急躁易怒、头晕胀痛等肝阳上亢的症状时,可通过按摩上述穴位来改善病情。

  3.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能辅助补肝肾、活血化瘀,从而达到养肝明目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病症。

  4.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开一横指处,属于足阳明胃经,能够起到健脾和胃的功效,有助于改善肝郁脾虚的情况。对于慢性腹泻、腹胀、呕吐等胃肠不适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 行间穴
    行间穴在足背第1、2趾蹼缘之间的缝纹端,屈趾时,在趾蹼缘与横纹头中间取穴,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暴喑狂叫、癫狂痫疾、月经不调、乳少、癃闭、遗尿、小便频数等症。本穴具有泄肝胆实热的作用,故凡肝胆实热所致诸症皆可用之。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需由专业医生操作,以免引起感染或其并发症。此外,针灸前后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也有助于促进疾病的恢复。

本文原文来自39.net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