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宏远A转型高端制造:机遇与风险并存
粤宏远A转型高端制造:机遇与风险并存
2025年1月2日,粤宏远A(000573.SZ)发布公告,宣布拟通过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博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创智能”)约60%股份,这一重大资产重组计划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作为一家老牌房地产开发企业,粤宏远A此次转型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不仅反映了公司谋求业务升级的决心,也为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转型背景与动机
粤宏远A的转型决策,是在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做出的。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受市场环境影响,其房地产业务基本停滞,在售自营项目较少,股权合作项目达到收入确认条件的情形也较少。2023年,公司营收3.52亿元,同比下滑62.82%,扣非净利润-6342.68万元,同比下滑265.68%。2024年前三季度,虽然营收增长至4.17亿元,但扣非净利润仍亏损3779.76万元。
面对主营业务的持续低迷,粤宏远A亟需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高端装备制造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收购博创智能,粤宏远A有望快速切入这一高附加值领域,实现业务结构的优化升级。
标的公司分析
博创智能成立于2002年,专注于智能注塑成型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医疗大健康等多个领域。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多款产品被列入国家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是塑料机械行业入选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从业绩表现来看,博创智能近年来的经营状况呈现出一定波动。根据公开信息,2019年至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7.51亿元、9.38亿元、11.1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70.06万元、6295.16万元、6231.46万元。然而,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其营业收入下滑至8.19亿元和4.15亿元,归母净利润也降至5264.06万元和1724.71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博创智能曾两次冲击科创板IPO未果。第一次是在2020年11月提交申请,但在被抽中现场检查后撤回;第二次是在2022年6月再次申请,但于2024年6月因公司和保荐人主动撤回申请而终止。此外,公司还面临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问题,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累计有112名研发人员离职,这可能对其技术创新能力产生影响。
市场反应与投资价值
市场对粤宏远A此次转型反应积极。重组消息发布后,公司股价从1月2日的收盘价3.12元/股连续拉出5个涨停,至1月9日涨至5.03元/股。1月21日,公司股价报收4.59元,涨幅3.15%,主力资金净流入达1665.39万元,占总成交额的4.07%。这反映出投资者对此次转型持乐观态度。
然而,也有观点指出,重组计划发布前股价已提前上涨,需关注是否存在信息泄露等问题。此外,博创智能的业绩波动和IPO失败经历也提示投资者需要谨慎对待此次转型的风险。
未来展望
粤宏远A此次转型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公司能否有效整合博创智能的资源,发挥其技术优势,同时克服标的公司存在的风险因素。从公司财务状况来看,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仅为27.19%,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4.006和1.399,财务状况较为稳健,为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竞争激烈,博创智能虽然具备一定技术实力,但其业绩波动和人才流失问题不容忽视。粤宏远A需要在整合过程中,一方面稳定博创智能的核心团队,另一方面加强自身在制造业领域的管理能力,才能确保转型成功。
总体而言,粤宏远A此次转型是其在房地产市场低迷背景下谋求业务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虽然面临一定风险,但考虑到公司稳健的财务状况和标的公司的技术优势,此次转型仍值得期待。投资者在关注此次转型带来的机遇的同时,也需要保持理性,充分考虑相关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