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如何缓解失眠焦虑?专家推荐这些方法
疫情下如何缓解失眠焦虑?专家推荐这些方法
2020年和2021年期间的全球调查显示,压力、失眠、焦虑和抑郁的程度均高于往常水平。虽然2022年有所下降,但仍高于2020年之前。这种心理健康问题的持续存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长期的睡眠障碍,形成恶性循环。
失眠与焦虑:一个恶性循环
失眠和焦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当人们失眠后,往往会引发焦虑情绪,这不仅会让人更难入睡,还会加剧失眠问题。这种恶性循环的形成,源于焦虑激活了人体的生理、认知和情感系统,使人们保持警觉状态,与进入睡眠状态所需的放松状态完全相反。
心理学家指出,当人们开始担心睡眠质量和持续时间时,这种对睡眠的高度关注实际上会增加神经生理的觉醒状态,进而妨碍入睡。这种焦虑不仅影响睡眠,还会进一步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形成一个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
打破循环:非药物治疗方法
面对失眠和焦虑的双重困扰,非药物治疗方法逐渐成为首选方案。其中,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被国际公认为最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重塑睡眠习惯
CBT-i通过五个方面的干预来改善睡眠质量:
- 睡眠卫生教育:建立良好的睡眠环境和习惯,如避免咖啡因和酒精,保持规律的运动等。
- 刺激控制:重建床与睡眠之间的积极联系,减少卧床清醒时间。
- 睡眠限制:通过调整卧床时间来提高睡眠效率。
- 松弛疗法:通过深呼吸、听放松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
- 认知疗法:纠正对睡眠的不合理认知,减少对失眠的过度担忧。
微生物-肠-脑轴:肠道菌群的新发现
近年来,澳大利亚在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治疗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通过微生物-肠-脑轴这一双向调节通路,肠道微生物能够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
肠道不仅是人体中血清素的最大储藏库,还被称为“第二大脑”。血清素这种能令人感到愉悦的分子信号,不仅对正常肠道功能至关重要,还会影响睡眠、食欲、疼痛敏感度、情绪和整体健康。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血清素水平较低,而血清素在情绪调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基于这一发现,益生菌治疗成为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潜在治疗方法。益生菌能够产生和传递神经活性物质,如血清素和γ-氨基丁酸等,这些分子信号作用于微生物-肠-脑轴后能够减少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认知能力。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口服益生菌可以作为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辅助疗法。
实用建议:从生活到专业帮助
除了专业的治疗方法,个人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改善失眠和焦虑问题: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的作息时间、适量的运动、健康的饮食习惯。
- 管理信息摄入:减少对新闻和社交媒体的过度关注,避免信息过载。
- 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帮助缓解压力。
-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自我调节效果不佳,应及时咨询医生或心理健康专家。
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我们不仅要关注身体健康,更要重视心理健康。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失眠和焦虑,重获高质量的睡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