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子”时代:当代青年社交需求的新变局
“搭子”时代:当代青年社交需求的新变局
“搭子,今天一起去图书馆吧?”“好啊,我正好有几道数学题不太懂,你可以帮我看看吗?”这是大学生小李和她的“学习搭子”小王之间的日常对话。在当代青年的社交词典里,“搭子”这个源自上海方言的词汇,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流行开来。它不仅代表了一种新型的社交关系,更折射出当代青年社交需求的深刻变化。
线上社交与“圈群化”:青年社交的新常态
在数字化时代,青年群体的社交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根据人民智库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半数青年更偏好线上社交,其中“90后”群体线上社交占比高达57.9%。线上社交平台如QQ、微信等已成为青年群体日常交往的重要渠道。
青年群体在社交媒体中的活动呈现出明显的“圈群化”特征。他们既进行“关系导向型”社交,如与熟人在线聊天、朋友圈分享日常生活;更热衷于“兴趣导向型”社交,积极参与各类网络兴趣社区和圈群讨论。调查显示,青年群体加入最多的是生活分享类“圈子”(86.8%),其次是文化娱乐类“圈子”(38.1%)和技能学习类“圈子”(21.3%)。
线上社交虽然为青年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平台,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49.8%的受访者表示“线上社交有时会让自己感觉孤独”,这反映出社交媒体虽然能够建立联系,但并不能完全满足青年对真实情感交流的需求。
社交媒体:机遇与挑战并存
社交媒体的普及为青年群体提供了展示自我、获取认同的平台,但也带来了诸多挑战。青少年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的生活、分享观点,以获得“点赞”“关注”或评论。这些互动形式虽然能够带来即时的社交满足,但也容易让青少年陷入“点赞焦虑”中,对他人的评价过度在意,甚至会因为社交媒体上的反馈而影响自尊心。
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往往是经过精心加工、修饰甚至夸大的。这种失真的信息导致青少年在使用社交媒体时更容易进行上行社会比较,即与那些在外貌、能力、财富和社会地位等方面优于自己的他人进行比较。社交媒体上的上行社会比较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显著的,它影响了青少年的自我认知。由于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大多是经过美化和夸大的,青少年在进行比较时往往会产生自我贬低和自卑的情绪。青少年可能会觉得自己在外貌、能力等方面都不如他人,从而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这种自我认知的扭曲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的自尊心,还可能导致他们产生社交焦虑,害怕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交往。
然而,社交媒体也为青年提供了寻找真实情感联结的平台。在趣缘关系中,关系主体之间只要存在共同的兴趣就可以自由联合,每个关系的主题都可以在不同的趣缘关系中进行自由选择,这一点与当代社会青年群体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产生契合。青年通过社交媒体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参与各种兴趣小组和讨论社区,这种基于共同兴趣的社交方式为他们提供了情感支持和身份认同。
“搭子社交”:新型社交关系的兴起
“搭子社交”是当代青年社交模式的重要创新。它特指基于特定兴趣、活动或临时需求而快速形成的临时社交关系,如“考研搭子”“吃饭搭子”“旅游搭子”等。这类社交关系往往借助于网络媒介的便利性迅速建立,具有较强的即时性、功能性和流动性特征。
“搭子社交”的兴起反映了青年群体对社交效率和质量的双重追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青年需要一种既能满足社交需求,又不会消耗过多时间和精力的社交方式。搭子社交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它不需要复杂的社交礼仪,也不需要长期的情感投入,只需要在特定场景下提供特定的陪伴或帮助。这种“低门槛、高效率”的社交模式,让青年能够在保持个人生活独立性的同时,享受到社交带来的乐趣和便利。
“搭子社交”还体现了青年对社交边界的重视。在“搭子”关系中,双方都有明确的界限意识,知道彼此的交往范围和深度,不会轻易跨越边界。这种有分寸的社交方式,让青年在享受社交乐趣的同时,也能保持个人生活的独立性和隐私。
“搭子社交”的流行也反映了青年对情感陪伴的需求。在数字化时代,尽管人们看似联系更加紧密,但实际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孤独感。2018年,BBC的一项调查显示:“孤独最为严重的群体近半数为16至24岁的青年群体。”“搭子社交”为青年提供了一种轻量级的情感支持,让他们在特定场景下感受到陪伴和温暖,缓解了孤独感。
青年社交需求变化的启示
当代青年社交需求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在原子化社会背景下,传统的地缘、血缘关系逐渐弱化,青年需要寻找新的社交方式来满足情感需求。社交媒体和“搭子社交”等新型社交模式的兴起,正是这种需求的体现。
然而,这些新型社交方式也带来了一些挑战。过度依赖社交媒体可能导致现实社交能力的退化,而“搭子社交”的临时性和功能性也可能影响深度关系的建立。因此,如何在享受新型社交便利的同时,保持和培养深度社交能力,是当代青年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青年社交需求的变化也对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社区和相关机构需要提供更多元的社交平台和活动,帮助青年建立健康、平衡的社交关系。同时,也需要加强对青年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正确处理虚拟社交和现实社交的关系,培养健康的社交心态。
当代青年社交需求的变化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社会现象。它既反映了青年对个性化、高效社交方式的追求,也折射出他们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压力和挑战。通过理解这些变化,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支持青年的社交需求,也能为构建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提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