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惠通桥之战:微观战史视角下的攻防战杰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惠通桥之战:微观战史视角下的攻防战杰作

引用
豆瓣
1.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919008/

在抗日战争中,有一场战役被历史学家们称为“一分钟改变抗日历史”,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惠通桥之战。这座200余米的桥梁,因为凌驾于日夜奔腾的怒江之上,在1942年,成为了抗日战争中一道极难越过的天堑。

战争叙事似乎都离不开一座桥,就如同美英盟军“市场-花园”行动中那座“遥远的桥”——莱茵河雷马根大桥,日军强迫英美战俘修筑的泰缅铁路“桂河大桥”,更不必说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泸定桥、卢沟桥、长津湖水门桥……

其实不难理解,现代战争离不开交通线。一旦道路中断,也许还有绕行的可能,但是如果必经的桥梁中断,就可能遭遇军事术语中的“绝对障碍”,失去先机,自然也就大概率失去赢得战役的可能性。

因此,对于一座桥的争夺,往往决定着战争的成败。

即便军人们早就知道战争中桥梁的重要性,战场上往往瞬息万变,有太多的突发和不可控因素。一座200余米的惠通桥,因为凌驾于日夜奔腾的怒江之上,在1942年,成为了抗日战争中一道极难越过的天堑。

在第一次入缅作战期间,惠通桥维系着十万远征军的兵力输送和物资补给;战事失利后及时爆破惠通桥,是为了避免形势危殆筑起的一座不得已的战略防火墙。

滇缅公路是号称“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场域,惠通桥两端,是血与火的厮杀,也是“三千里山河,四十年家国”的具象化写照。一座桥,凝聚了无数人的目光,也扼住了战争形势的咽喉。

作者余戈正是以这座桥为切入点,冷静客观地叙述了1942年中国远征军与日军围绕它展开的炮火较量,细腻生动地重现了抗战史上这一段左右命运走向的战役。

写历史,想写大很容易,对现代人来说,把场景、人物写弘大实在不难,但是把历史写小、写微、写精准、写细致,还能够不磨损历史原本的沧桑和庄严,这十分考验作者对事件整体的解读和把握能力,而本书作者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炸毁惠通桥,退守怒江,听起来当然没有爽文中大开金手指那样振奋士气,但是我们应该时刻谨记,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而现代史本身并不是小说——它的腹中是一个个血肉之躯的人,它的背后是彼时我们积贫积弱但是顽强求生的祖国。

读完全书,我不禁为当年参加战役的军人们所感动,也感叹于余戈老师写战争史的高超技术,更希望战争只是过去,世间可以铸剑为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