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早期症状自查,这些信号别忽视!
肝癌早期症状自查,这些信号别忽视!
肝癌,这个“沉默的杀手”需要我们时刻警惕
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居所有癌症的第六位,死亡率更是高居第三位。据统计,每年全球约有84.1万例新发肝癌病例,78.2万例死亡病例。在中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更是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
更令人担忧的是,肝癌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等到患者出现疼痛、发热等症状时,病情往往已经进展到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了解肝癌的早期症状,学会自我检测,对于预防和治疗肝癌至关重要。
肝癌的早期症状,这些信号别忽视
肝区疼痛:右上腹部或右肩部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的隐痛、钝痛,有时会向右肩或背部放射。这种疼痛可能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嗳气、胃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可能是肝脏功能受损影响消化系统所致。
发热:低热或中等度热,多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午后发热较明显。发热是由于肿瘤组织坏死后释放致热原进入血液循环所致。
体重下降:短期内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伴有乏力、消瘦等症状。
出血倾向:牙龈出血、皮肤淤斑、鼻衄等,由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所致。
黄疸:皮肤和眼白发黄,尿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这是由于肝功能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所致。
肝掌和蜘蛛痣:手掌大小鱼际处出现片状充血或红斑,面部、颈部、上胸部等部位出现蜘蛛痣,这些都是肝硬化和肝癌的典型体征。
甲胎蛋白:肝癌早期筛查的“金标准”
甲胎蛋白(AFP)是目前诊断肝癌最常用的血清标志物。正常情况下,成年人血液中的AFP含量很低,如果检测到高水平的AFP,尤其是持续升高,需要高度警惕肝癌的可能性。
然而,约30%的肝癌患者AFP检测结果为阴性,因此,单纯依靠AFP检测可能会漏诊部分肝癌患者。近年来,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的检测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利器。AFP-L3是甲胎蛋白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来源于癌变肝细胞,其在血清中的比例(AFP-L3%)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肝癌的存在。
如何进行肝癌自查?
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肝癌高危人群,如慢性乙肝或丙肝患者、肝硬化患者、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肝脏超声检查和血清AFP检测。
关注身体变化: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持续性的肝区疼痛、发热、黄疸等,应及时就医。
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过度饮酒,远离发霉食物,保持合理体重,积极治疗慢性肝炎。
接种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从而降低肝癌的发病风险。
高危人群需格外警惕
以下人群属于肝癌的高危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
-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
- 肝硬化患者
- 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
- 长期饮酒者
- 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质的人群
- 吸烟者
- 肥胖人群
肝癌虽然凶险,但并非不可预防。通过了解早期症状,定期筛查,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期。让我们一起守护我们的“小心肝”,远离肝癌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