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科助力秦兵马俑焕发新光彩
中国电科助力秦兵马俑焕发新光彩
近日,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建设的秦兵马俑一号坑“现场应急保护实验室”和二号坑“考古现场发掘与保护平台”正式投入使用。这一科技保护系统的启用,不仅解决了出土文物的色彩留存难题,更开创了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的新模式。
创新的科技保护系统
该系统集成了多项先进科技,包括舱内环境调控系统、专用照明工作系统、工作记录系统、文物信息采集系统、文物吊运装备以及各类文物专用定制装备。这些设备共同构建了一个从考古发掘现场到实验室修复的全流程闭环保护体系。
其中,环境调控系统能够精确控制发掘现场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为文物提供最佳保存条件。专用照明系统则确保考古工作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进行,避免对文物造成损害。工作记录系统和文物信息采集系统则实现了对考古过程的全程记录和信息管理,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持。
突破性的色彩保护技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在解决兵马俑色彩保护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秦兵马俑二号坑在1994年第二次发掘时曾出土大量彩绘跪射俑,这表明兵马俑原本是有鲜艳色彩的。然而,由于技术限制,许多彩绘在出土后迅速氧化褪色,失去了原有的光彩。
针对这一难题,中国电科的专家团队专门研发了色彩保护技术。通过建立人员、文物、覆土运输通道,实现对发掘现场的全面环境控制,有效减缓了彩绘的氧化过程。同时,每件出土的彩绘兵马俑都会经过X光射线探伤、超声波检测、三维图像采集等程序,再经过记录、清理、加固等步骤,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文物的原始色彩。
全新的考古发掘模式
这一科技保护系统的投入使用,开创了“现场应急保护体系+考古平台体系+专用装备+信息化支撑体系”的全新发掘保护模式。它不仅实现了文物从出土到入库的全流程闭环保护,还为未来的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李岗表示,这一创新保护模式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它不仅能够更好地保留文物的原始信息,还为公众提供了更多了解和欣赏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机会。
这一科技保护系统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在文物保护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它不仅体现了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更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