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押金难退?教你如何应对!
物业押金难退?教你如何应对!
“本以为头回租房很顺利,结果退租时才发现租房的‘坑’只是晚来了些。”近日,在湖北武汉工作的李女士向记者反映租房问题,称自己和不少同学在毕业后都遭遇了租房的“坑”。
李女士去年大学毕业,当年7月在工作地租了一套房,为期一年。“当时就听不少同学说租房遇到了‘坑’,比如中介发布虚假房源,住进去后发现房间甲醛超标等。自己没遇到这些情况,觉得挺幸运,没想到今年7月退租时麻烦来了。”李女士说,房东以各种理由扣了她800元押金。
“身边不少年轻人感叹:租房成了毕业生进社会被上的‘第一课’。”李女士说,希望相关部门规范租房市场,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为此,记者展开了调查。
大学毕业后到湖北武汉工作,在当地租了一年的房,退房时李女士收到一张800元的“罚单”——卧室的门锁原本就是坏的,因为是整租,觉得坏了也问题不大,就没和房东提,结果退房时被要求赔偿维修费;洗衣机入住之初就有些漏水,房东以租户损坏为由要求赔偿;以厨房地面、抽油烟机等没打扫干净为由收取清理费……
“吃一堑长一智,现在我租房前都仔细检查,任何细节都要提前和房东或中介说好,并体现在合同中。”李女士说,自己从同学和朋友那得知,很多年轻人租房时都踩过“坑”。
《法治日报》记者调查采访发现,近年来,租房成为年轻人生活中的一大痛点,尤其是毕业季,找到工作后如何解决租住需求成了年轻人的老大难问题,租房难、租金贵、服务差、纠纷多,让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轻人倍感压力。此外,除了退房时的定损、扣费纠纷外,不少人在租住期间还受人身安全问题所困扰。
受访专家认为,年轻人,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切实的租房需求,但由于其自身社会经验不足,以及一些“黑中介”的存在,导致租房时屡屡踩“坑”。建议完善租房市场的法律体系,相关部门优化租房市场环境,严厉打击“黑中介”等不法行为。同时,租赁双方都应谨慎签订合同,遇到问题时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漫画:李晓军
“黑中介”诱人签约
短租陷阱多人上当
“来青岛的第一个月就被‘坑’了。这家中介公司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短租他们的房子,然后还要给他们找客户转租出去,租个房子还成了他们的免费员工了。”提起通过山东青岛某中介公司的租房经历,王蒙(化名)就气不打一处来。
今年7月,大学刚毕业的王蒙准备利用找工作的间隙,在青岛找一个出租房短租一个月。在看到该中介公司发布的广告后,王蒙和中介取得了联系,对方表示,短租一个月或者几个月都可以,但是合同上的租期要约定一年起租,等不想租了再转租出去就行。
“如果转租不出去怎么办?”面对王蒙的疑惑,中介表示,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们同事群里有100多人,可以帮着一起找人承租;如果一时找不到人,到时候押金也肯定会退。王蒙相信了中介的话,准备先从7月9日租到8月8日,短租1个月,但因为合同上写的租期是1年,所以押金也交得多些。当时中介还宽慰她:只是走个形式,到时候房租一到期就立马归还。
“结果到了7月30日,离约定的租期还有9天,中介就让我搬走,还说因为我没有提前找到转租的人,要扣我两倍的押金。说好的帮我找转租,结果成了我自己找。我租一个月房租才1300元,不仅没有住满一个月,还要扣我押金2100元。”王蒙气愤地说。
中介再也没了当初的热情,打电话发消息都不回。王蒙投诉到相关部门后,对方建议她提起诉讼。“可谁会为了两三千元去耗时耗力和他们打官司呢?他们可能就是利用这一点,肆无忌惮‘坑’刚毕业没经验的年轻人。”
因为工作生活忙碌,王蒙只能先从出租屋搬出,目前还在想办法要回被扣的押金。她为此将经历发在社交平台上,组建了一个维权群,一个月不到,就有200多人进群称被该中介公司欺骗,目前没有一个人要回押金,而该中介公司仍在社交平台发租房文案。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签约前满口承诺,忽悠原本想短租的租户签长租,之后以违约之名“赚取”租户违约金,已经成了一些“黑中介”的惯用套路。
去年7月,刚大学毕业的江苏南京人王力(化名)同样遇到了短租陷阱,原本打算只租两个月的他在签合同时发现,两个月的租期变成了一年,还要交一年的管理费。租金、管理费、中介费加押金,他一共交了7000多元。
“中介称,不写长租期,就没有人会租房子给我,而且租期长,租金也会相对低些。因为着急租房,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合适的房源,我就签了租房合同。中介口头承诺2300元押金和10个月2300元的管理费一定会退,为了防止不退我还录了音,结果没注意合同上写明需要转租成功才会退这笔钱。结果房子到期后,中介以没有成功转租为由不退押金,且剩下的服务费被当成违约金不予退还。”
王力报了警,双方调解未果,当地警方建议通过诉讼解决问题。“我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去和中介公司耗,这笔钱只当是初入社会买了个教训。”
金额低维权成本高
大多选择忍气吞声
“在××社交平台遇到为租房推流的骗子,大家租房时一定要擦亮眼睛!”
今年7月,上海市宝山区的陈铭(化名)看上了某中介公司在社交平台上发的一处房源,去之前一再确认为真实,可结果到了现场对方却说房子已经租掉了,有其他合适的可以带看。
“这样的事情我遇到不止一回了,之前还有一次有中介给我发来房屋视频,我看了后感觉不错,结果实地看后和视频中完全不一样,连建筑格局都不同,浪费了我很多时间。后来我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不少避雷帖,才知道这种都是无良中介公司引流,跟你聊天和带你看房的实际上都不是同一个人。”陈铭说。
记者调查发现,有不少房东或中介会利用社交平台违规引流。
有业内人士透露,这种中介公司的基本套路是:在各大社交平台发布低价引流房源,作出各种各样的承诺,比如免费维修、定期打扫等。“而实际上签合同时会给你挖‘坑’,比如你想短租,诱骗你签一年;比如谈的时候说房租900元一月,但实际支付时要你支付高价,说后续通过补充协议退还。最后当你想要退租的时候,就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扣你房租。这种中介公司最爱骗的,同时也较容易上当的,就是学生和刚踏入社会工作的年轻人。”
去年7月,刚毕业的河北遵化人李尧(化名)通过北京某中介公司租了一套房子,租期为一年。今年租期到后,李尧选择不再续租,办理好交接手续后,当时交的4000元押金却没有立即返还。
“当时说的是公司需要走个审批流程,很快就能退押金,等到了第三天,我问押金能退吗,对方表示需要5个到7个工作日,他可以帮忙催催,等到第5个工作日肯定能退。结果5个工作日后还是没退,当我再问押金什么时候才能退时,对方却急了,反问‘是不是怕公司不退你钱’?”
物业押金难退的现状
在日常生活中,物业押金难退的问题屡见不鲜。无论是商铺管理押金还是装修保证金,许多业主在退房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有的物业公司以设施损坏为由扣除押金,有的则以卫生不达标为借口拖延退款,甚至有些“黑中介”利用押金进行欺诈,让业主蒙受经济损失。
为什么物业押金难退?
合同条款不明确:许多物业合同中关于押金退还的条款模糊不清,缺乏具体的操作标准,给物业公司留下了操作空间。
物业公司管理不规范:部分物业公司为了增加收入,故意设置退款障碍,甚至擅自使用或扣留押金。
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虽然《物业管理条例》对物业公司的职责进行了规定,但对押金管理的具体细节缺乏明确要求。
业主维权意识薄弱:面对押金纠纷,许多业主因为金额不大、维权成本高等原因选择忍气吞声,助长了不良物业公司的气焰。
如何破解物业押金难退?
完善合同条款:在签订物业合同时,要明确押金的收取标准、退还条件和时间期限,避免模糊条款。
加强行业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监管,建立押金监管机制,确保资金安全。
提高维权意识:业主应增强法律意识,遇到押金纠纷时,及时收集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建立信用体系:对屡次违规的物业公司建立黑名单制度,限制其经营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法律法规解读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这意味着,如果物业押金被无故扣留,业主应在三年内通过法律途径主张权利。
《物业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业主装饰装修房屋时应事先告知物业管理企业,但并未涉及装修押金的具体规定。这表明,装修押金的收取和管理应通过合同明确约定,而非强制性规定。
实用建议
签订合同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关于押金的部分,确保权利义务明确。
保留证据:保存好所有与物业公司的往来记录,包括收据、通知、微信聊天记录等。
及时沟通:发现问题及时与物业公司沟通,争取协商解决。
寻求法律帮助: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向当地房管局反映,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物业押金难退的问题,不仅关系到业主的切身利益,更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和提高维权意识,我们有望逐步解决这一难题,营造更加公平、透明的物业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