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故宫珍藏:从压胜钱到欢庆图,揭秘春节习俗千年变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故宫珍藏:从压胜钱到欢庆图,揭秘春节习俗千年变迁

引用
新华网
11
来源
1.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32b9e0a0f7276bffbab45bbfba0acda4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0KJQP70514SO8K.html
3.
http://cpc.people.com.cn/n1/2025/0202/c64387-40411632.html
4.
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25/0202/c64387-40411632.html
5.
http://www.news.cn/ci/20250203/c23f77332c004fc582e96f69408fa045/c.html
6.
https://www.dpm.org.cn/topic/2025chinesenewyear.html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09/10/42788182_1141525053.shtml
8.
https://www.dpm.org.cn/classify_detail/368641.html
9.
https://www.dpm.org.cn/explore/collections.html
10.
https://www.dpm.org.cn/
11.
https://www.ida-a.org/sjzx_c.php?id=4948&b=2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众多文物,如同一部部无言的史书,记录着中国春节习俗的千年变迁。从宋代的十二生肖压胜钱到清代的《岁朝欢庆图》,这些珍贵文物不仅展现了古人庆祝春节的方式,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愿。

01

十二生肖压胜钱:压岁钱习俗的演变

在故宫博物院的珍藏中,有一枚宋代的十二生肖压胜钱,这枚看似普通的铜钱,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压胜钱,又称“花钱”,并非真正流通的货币,而是专为祈福辟邪而铸造的特殊钱币。这枚压胜钱正面铸有十二生肖图案,背面则刻有吉祥文字,体现了古人对平安健康的期盼。

压岁钱的习俗最早可追溯至汉代,但当时的“压岁钱”并非货币,而是铸成钱币形状的辟邪品。到了宋元时期,春日散钱的宫廷风俗逐渐流传至民间,演变成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清代的“吉语压胜钱”上,常铸有寓意吉祥的吉语或图案,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民国时期,人们开始用红纸包百文铜钱,取“长命百岁”之意。而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更习惯通过手机发送“电子红包”,这一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迁。

02

《岁朝欢庆图》:清代春节的生动写照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岁朝欢庆图》,是清代画家姚文瀚的代表作。这幅画作以细腻的笔触和绚丽的色彩,生动再现了清代春节期间的热闹场景。

画中,宽敞的厅堂内,长辈们端坐其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孩子们在庭院中尽情嬉戏,有的敲锣击鼓,有的吹笙拍板,还有的点燃爆竹,欢声笑语回荡在空中。家仆们穿梭于前厅回廊,有的手持酒壶侍立,有的端送糕果。后院里,妇女们忙碌地准备着年夜饭,远处阁楼上,男仆们合力悬挂着大红灯笼。庭院中的火盆里,松枝与芝麻秸在火光中燃烧,象征着新年的红火与兴旺。室内布置着“四季花卉”大屏,朱几上瓶插牡丹,烘托出满堂富贵吉祥的年味。

这幅画不仅是对一个家庭新年期间生活场景的再现,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和节日文化的颂扬。它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家庭团圆和新年庆祝的重视,以及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祈愿。

03

春节习俗的传承与演变

从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春节习俗的演变轨迹。守岁、贴春联、压岁钱、接灶神、贴门神、燃爆竹……这些耳熟能详的春节年俗,在文物上留下了生动的印记。它们不仅是节日的仪式,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对家庭、友情、事业等方面的期盼。

春节文化在数千年传承中不断吸收新的文化因素,展现出与时俱进的蓬勃活力。从早期的铜钱、银钱到后来的硬币、纸币、电子红包,压岁钱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今,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传统习俗可能已不再盛行,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却历久弥新。

故宫博物院的这些珍贵藏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它们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人如何庆祝春节,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欢乐与祥和。在欣赏这些文物的同时,我们也在传承着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