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重生吧 文物丨要想出海不迷路,古人必备这个“导航”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重生吧 文物丨要想出海不迷路,古人必备这个“导航”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4-05-22/doc-inawapfq9037907.shtml

如今我们外出游玩,与日常通勤最离不开的就是导航。没有导航的古人出远门,必带古代的指南针——罗盘。本期《重生吧,文物》带你认识这件清代航海罗盘。

清代航海罗盘的结构与功能

清代航海罗盘是由一根指南针和中央挖空的圆形刻度盘组成,可在大海上为驾船者确定方向提供重要依据。

在航海设备尚不发达的古代,海南渔民世世代代耕海牧渔,离不开为其指明方向的罗盘。航海罗盘在航海中意义重大,这不仅仅体现在其可以为大海航行保驾护航,更是因为在其用于航海之后,航路才得以相对固定,航行区域也得以扩展,并对航海经验的累积,乃至后世航海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罗盘的命名与方位表示

航海罗盘在古代又被称为指南针、浮针等。该航海罗盘采用十二地支、十天干中的八干以及八卦中的四卦来表示二十四个方位。(注释:天干地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八卦中的四卦——乾、坤、巽、艮象征着天、地、风、山,可能用以表示四面八方和与航海安全有关的要素,寓意着船舶之所在地为天地正中,永不迷失方向,以此来寄托平安、祈求吉祥。

罗盘的历史演变

在宋代,人工磁化技术与磁针装置技术有所突破。古人把指南针放置在了方位盘上,罗盘,应运而生。“地螺或有子午正针,或用子午丙壬间缝针。”——南宋 曾三异 《因话录》。此处的“地螺(罗)”指的就是罗盘。

作为航海的“好帮手”,罗盘的使用方法与现在的指南针几乎一致。清代航海罗盘与现代指南针对比,都是基于地球的磁性和磁针的相互作用。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磁南极位于地理北极附近,磁北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罗盘的“子午正针”是用磁针来确定地磁南北极方向,“子午丙壬间的缝针”则是以日影来确定地理南北极方向。两个方向间所夹的角度即为磁偏角。利用罗盘,古人就能比较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方位。

“火长”与罗盘的使用

上世纪80年代,有关学者曾对在南海海域从事渔业活动的渔民进行调查统计,资料表明,当时在海南岛的一部分渔民具有一种特殊身份——火表。他们就是掌握《更路簿》看航海罗盘的人。

顺风东西沙岛更路簿。海南渔民中的火表,在其他地方被称为“火长”,是随着航海罗盘的使用逐渐而形成的,一种航海专业技术人员。火长在船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南宋的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这样形容火长:“自入海门,便是海洋,茫无畔岸,其势诚险。盖神龙怪蜃之所宅,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因此掌握航海罗盘的火长,则肩负着保证船只安全航海的重任。清代有人记述了火长在船上工作的过程:“故火长之定罗经、看船头,从何字行约有几更,该到何处,下铁鎚以取泥沙,则知更数之有准,针道之不移。或转字与否,随其分别矣。每见洋船回棹,被风飘流误投他处者,皆由火长不精,错认更数;或被狂风错认山势、或因失落器具,致遭飘流之害耳。”

从航海罗盘发明的北宋末年到上世纪80年代,千年以来,火长在船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有称职的火长,可以通行各大洋,毫不夸张地说,火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者。

清代航海罗盘如今在中国国家版本馆展出,我们透过这一颇具海南特色的航海工具,也能从中感受到海南渔民在“祖宗海”上辛勤劳作、奋力拼搏的故事。

“南溟之浩瀚,中有奇甸,方数千里。”在历史的长河中,散落在海南各市县的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海南发布联合海南省博物馆推出栏目《重生吧,文物》,将系统梳理海南文物家底资源,深挖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内涵,通过生动活泼的展现形式,让文物“重生”般“活”起来,带领大家穿过历史的迷雾,领略琼州古今风韵。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