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交定金还是订金?别再傻傻分不清!
买房交定金还是订金?别再傻傻分不清!
在房屋买卖过程中,"定金"和"订金"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的法律性质和后果却大不相同。正确理解二者的区别,对于购房者来说至关重要。
定金与订金有何区别?
定金是一个法律概念,具有担保合同履行的作用。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的规定,如果支付定金的一方违约,无权要求返还定金;如果收受定金的一方违约,则需要双倍返还定金。而订金只是一个习惯性用语,通常被视为预付款,在交易中不具担保功能。无论哪方违约,订金均应全额退还。
此外,定金的数额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出部分不产生定金效力。而订金的数额则由双方自由约定,没有明确的上限规定。
实际案例:定金与订金的处理方式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楚县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为例:李某向出租人王某支付了1.3万元订金,但双方最终未签订租房协议。由于李某支付的是"订金"而非"定金",法院判决王某全额退还1.3万元订金。
这个案例清晰地展示了定金与订金在实际操作中的不同处理方式。如果李某支付的是定金,那么在没有签订租赁合同的情况下,他可能面临定金被没收的风险。而订金的性质更接近于预付款,不具有担保功能,因此在双方未达成最终协议的情况下,订金应当全额退还。
专家建议:如何在购房时做出明智选择?
专家提醒,在签订合同时,使用的词句要精准、有逻辑性,约定的内容要明确、全面,避免前后不一甚至相互矛盾的情形。比如交付的钱款的性质要明确约定"定金"还是"订金",同时约定好相应的法律后果,以免产生不必要的争端。
在房屋买卖中,如果购房者对房屋的状况、价格等关键信息尚未完全确定,建议先支付"订金",以保留购房资格。一旦双方就所有细节达成一致,再将订金转为定金,以确保合同的履行。
总结:区分定金与订金的重要性
定金与订金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在法律性质、适用范围和后果上存在显著区别。定金具备法律约束力和惩罚性,而订金更偏向于预付款性质,不具备担保功能。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务必区分清楚二者的含义,以免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在实际操作中,购房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谨慎选择。如果对交易存在不确定性,建议先支付订金;如果对交易充满信心,且希望获得合同履行的保障,则可以选择支付定金。无论如何,明确约定款项性质并保留相关证据,是保护自身权益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