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究:维生素B1缺乏或致抑郁,中老年人需警惕
中科院研究:维生素B1缺乏或致抑郁,中老年人需警惕
近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在中国中老年人群中,维生素B1缺乏与抑郁症之间存在密切关联。这项研究对1587名京沪城乡居民进行了维生素B1营养水平的调查,结果显示,随着体内维生素B1浓度的降低,患上抑郁症的风险显著上升。
这一发现不仅为我们理解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提醒我们关注维生素B1缺乏这一普遍存在的营养问题。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是人体能量代谢的关键辅酶,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缺乏时,不仅会导致情绪低落、思维迟钝等精神症状,还可能引发多发性神经炎、心血管问题等多种健康问题。
维生素B1缺乏为何会导致抑郁症?
研究者指出,维生素B1缺乏会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和慢性氧化应激,这两者均被认为是抑郁症发病的潜在机理。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负责产生ATP(细胞能量货币)。当维生素B1缺乏时,线粒体无法正常工作,能量产生受阻,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进而导致情绪低落、思维迟钝等抑郁症状。
慢性氧化应激则是指体内自由基产生过多,超过抗氧化系统的能力,导致细胞损伤。维生素B1在抗氧化防御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缺乏时会加剧氧化应激,损害神经细胞,进一步加重抑郁症状。
中老年人群维生素B1缺乏的普遍性
更令人担忧的是,维生素B1缺乏并非罕见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研究显示,在受试者中,维生素B1缺乏比例高达28.2%。这一数据与全国营养调查结果相吻合,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维生素B1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的比例高达80%。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精制谷物的消费量增加,而全谷物、豆类等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摄入减少。此外,现代食品加工和烹饪方式也会导致维生素B1的大量损失。例如,煎炸、碱性处理、长时间煮炖等都会破坏维生素B1。
如何预防和改善维生素B1缺乏?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最根本的方法是通过合理膳食来增加维生素B1的摄入。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主要包括:
- 全谷物:糙米、燕麦、大麦、小米等
- 豆类:红小豆、芸豆、绿豆、蚕豆等
- 坚果:开心果、葵花籽、花生等
- 动物性食品:瘦猪肉、动物内脏
值得注意的是,精制谷物(如白米、白面)在加工过程中会损失大量维生素B1,因此建议选择全谷物食品。在烹饪时,应尽量避免过度加工和长时间煮炖,以减少维生素B1的损失。
此外,对于维生素B1严重缺乏的人群,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B1补充剂。但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剂应在专业指导下使用,避免过量导致副作用。
维生素B1缺乏与抑郁症的关系揭示了一个重要的健康隐患。通过合理膳食和必要时的补充,我们可以有效预防维生素B1缺乏,降低抑郁症的风险,维护身心健康。让我们从日常饮食开始,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营养状况,为健康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