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的数字新生:从静态名画到动态影像
《千里江山图》的数字新生:从静态名画到动态影像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北宋画家王希孟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画作以青绿山水为主调,描绘了连绵起伏的群山和波涛汹涌的江河,展现了中国北宋时期山河锦绣、田园人居的壮丽景象。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气象万千,壮丽恢弘,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色彩明艳、气势磅礴,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近年来,这幅传世名画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焕发新生,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画游千里江山》数字艺术展,该展览由故宫博物院和凤凰卫视联合出品,故宫出版社与凤凰数字科技携手打造,曾在北京、香港、澳门、重庆等多个中国城市进行巡展,迄今为止吸引数百万观众观赏盛赞。
《画游千里江山》数字艺术展: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画游千里江山》数字艺术展采用近46米长、3.5米高的高清投影,结合全息投影等沉浸式多媒体技术,让观众仿佛置身宋代山水之间。走进展馆,青山绿水瞬间“动”了起来!从晨曦中的群山到暮色中的烟波浩渺,美轮美奂的画面让人叹为观止。纱幕全息投影带来身临其境的视听触感官冲击,松涛声、溪水声、乐声环绕耳畔,行走其中,仿佛漫步于千年古画间。
展览不仅有动态影像,还展出了基于故宫博物院现藏原作1:1打造的高清复刻版《千里江山图》长卷,让观众近距离细赏传世画作的咫尺之趣。此外,展览还设有汉服体验区和精美文创展区,让观众全方位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AI技术让《千里江山图》“活”起来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开始在艺术创作领域大显身手。阿里最新发布的通义万相AI生视频模型,能够生成高质量的中国风视频,包括动态的《千里江山图》。通过简单的文字提示,如“国风,千里江山图,木舟悠然游动,江面水波律动”,AI就能生成一幅栩栩如生的动态山水画。画面中,木舟在江面上悠然游动,水波随着船行泛起层层涟漪,山间的云雾缭绕,仿佛让人置身于真实的山水之间。
通义万相AI生视频模型采用全新的Diffusion+Transformer架构,支持图像和视频生成类任务,在模型框架、训练数据、标注方式和产品设计上均有诸多创新,从而提供业界领先的视觉生成能力。用户只需在通义万相官网或通义APP中输入文字或上传图片,即可生成高质量的视频内容。这种技术不仅让艺术创作变得更加简单,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
舞剧电影《只此青绿》:沉浸式的艺术体验
除了数字艺术展和AI生成视频,舞剧电影《只此青绿》也为观众提供了另一种感受《千里江山图》的方式。该剧由故宫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人民网等共同出品,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舞坛“双子星”周莉亚与韩真联手编导,将这幅千古名画化身为舞台艺术,为观众开启沉浸式“赏画”体验。
舞剧采用时空交错式的结构展开叙事:《千里江山图》即将展出,一位故宫研究员(展卷人)穿越时空,来到千年前即将完稿之时,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进入了宋代画师、“天才少年”希孟的绘画世界。舞台上,一颦一动皆成韵律,一画一音都是佳构,勾勒出层次丰富的画境。在最经典的“青绿”片段中,舞者们以青绿的衣衫、高耸的发髻、美而不柔的身姿,呈现静待、望月、垂思、独步、险峰、卧石等的造型动作,展现群峰竞秀,尽显静雅之美。
这些创新演绎不仅让《千里江山图》这幅传世名画“活”了起来,也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提供了新思路。通过现代科技和艺术创新,这幅千年古画正在以全新的方式走进人们的视野,让更多人有机会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