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数字敦煌:千年文化瑰宝的数字化新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数字敦煌:千年文化瑰宝的数字化新生

引用
澎湃
8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49612
2.
http://www.xinhuanet.com/travel/20240929/459ad87ecc14475091ae170ce4c95f94/c.html
3.
http://www.rmhb.com.cn/yxsj/zttp/202405/t20240521_800366714.html
4.
https://www.nppa.gov.cn/xxfb/ywdt/202501/t20250113_881673.html
5.
https://wap.cinn.cn/p/372608.html
6.
https://gansu.gansudaily.com.cn/system/2024/05/05/030996076.shtml
7.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40910/26ff29d9a7724e59bc6be10ec1364030/c.html
8.
https://news.hubeidaily.net/pc/c_3145865.html

“数字敦煌”工程作为全球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保护项目,自1989年启动以来,经过30余年的持续建设,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24年,该工程已完成295个洞窟的数字化采集,186个洞窟的图像拼接处理,并建立了包含45身彩塑三维重建数据的庞大资源库。这些数字化成果不仅为文物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更为全球观众提供了深入了解敦煌文化的机会。

创新文物保护模式

面对每年数百万游客的参观需求,如何在保护文物的同时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成为敦煌研究院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研究院建立了莫高窟监测中心,通过在窟区范围内投放的600多个不同类型传感器,实现了对洞窟环境、文物本体、游客行为等数据的实时监测。一旦监测到洞窟内二氧化碳含量、温湿度等指标达到安全阈值,系统会自动预警,暂停开放并自然通风,以确保文物安全。

为了进一步缓解文物保护与开放利用之间的矛盾,2014年,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投入使用,开创了“总量控制、网络预约、数字展示、实地参观”的旅游开放新模式。这种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游客在进入实体洞窟前,就能通过《梦幻佛宫》等球幕电影,获得沉浸式的参观体验,从而减少实地参观时间,降低对文物的影响。

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

数字敦煌工程不仅在文物保护方面成效显著,更在文化传播领域开创了全新模式。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敦煌文化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例如,“寻境敦煌”数字展运用游戏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动态光照技术,高精度立体还原了莫高窟第285窟,让游客可以360度自由探索洞窟细节,甚至“飞升”到窟顶,身临其境地参与壁画故事情节。

2023年4月上线的“数字藏经洞”更是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这个项目基于敦煌学百年研究成果,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生动再现了藏经洞室藏7万余卷珍贵文物的历史场景。公众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穿越到不同历史时期,与洪辩法师等历史人物互动,亲历藏经洞的前世今生。这种创新的展示方式,让观众从被动的参观者变成了历史的参与者,极大地提升了文化体验的深度和广度。

推动国际文化交流

数字敦煌工程的影响力早已超越国界。2023年,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承担了“援缅甸蒲甘他冰瑜寺修复项目壁画保护信息提取技术合作项目”,让“数字敦煌”技术成果走出国门,为丝绸之路沿线的文物科技保护工作贡献了中国方案与智慧。同时,数字敦煌资源库的访问量已超过2200万次,访客覆盖美国、意大利、德国、日本、法国等78个国家,成为全球传播敦煌文化的重要窗口。

此外,敦煌研究院还积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推动文物保护技术的交流与创新。例如,与法国吉美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机构合作,开展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工作,为全球敦煌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未来展望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敦煌工程也在持续创新和升级。例如,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文物病害的智能识别和预测;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游客参观路线和体验;开发更多互动性强的数字产品,让敦煌文化更加生动有趣。

数字敦煌工程不仅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更为全球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树立了典范。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数字敦煌必将为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