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敦煌”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精品案例: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中国方案
“数字敦煌”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精品案例: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中国方案
“数字敦煌”工程成功入选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这一成就不仅展现了中国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
创新技术引领文化遗产保护新高度
“数字敦煌”工程自20世纪80年代末启动以来,经过30余年的持续探索与实践,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典范。该工程运用了多项前沿数字化技术,包括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三维重建、彩塑三维扫描以及3D打印等,实现了对敦煌石窟文物的全面记录、分析与展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创新包括:
8K高分辨率球幕电影《梦幻佛宫》:通过先进的8K高分辨率技术,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人在画中游”体验,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洞窟之中。
等比例复制洞窟:采用3D打印技术,成功实现了对莫高窟第285窟的1:1精准还原,展现了洞窟的全貌细节。
数字化壁画修复:利用AI技术预测并填补壁画缺失部分,为文物修复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数字化成果全球瞩目
截至2023年底,“数字敦煌”资源库已上线30个经典洞窟的高清图像及虚拟漫游体验,访问量超千万人次,覆盖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这一成果不仅开创了文物保护的新模式,更为跨域文化传播提供了精彩样本。
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数字敦煌”工程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通过与腾讯等科技企业合作,已建成“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面向全球开放共享6500余份高清数字资源档案。此外,还推出了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在数字世界生动再现了藏经洞及百年前室藏6万余卷珍贵文物的历史场景。
永续利用开创文物保护新模式
“数字敦煌”工程不仅实现了对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更为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开辟了新路径。通过数字化手段,敦煌文化得以突破时空限制,以更加多元的形式呈现给全球观众。这一创新实践,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也为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
“数字敦煌”工程的成功入选,充分展示了中国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创新实力,更为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