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的麻醉管理指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老年病人的麻醉管理指南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360docs.net/doc/122752251.html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病人的手术数量逐年增加,麻醉管理对于保障手术安全、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老年病人的麻醉管理,内容包括老年患者麻醉管理的ERAS实践、麻醉风险评估、ERAS在老年患者麻醉管理中的应用、老年病人麻醉的监测与护理、麻醉方法的选择和处理原则、手术全身麻醉注意事项、术前准备、麻醉管理、术后并发症预防等多个方面。
ERAS在老年患者麻醉管理中的应用
ERAS是"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的缩写,意为"术后快速康复"。ERAS是一种多学科协作的围手术期管理模式,旨在减少手术应激,加速患者康复。
ERAS实践带来的好处
- 减少术后疼痛:通过ERAS,患者术后疼痛感降低,提高患者满意度。
- 缩短住院时间:ERAS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 降低术后并发症:ERAS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ERAS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ERAS在老年患者麻醉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 优化麻醉方案:采用多模式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采用区域麻醉,减少全身麻醉的使用;采用个体化麻醉方案,根据患者特点调整麻醉剂量和药物选择。
- 控制麻醉深度:保持适当的麻醉深度,避免过度麻醉。
-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
老年患者麻醉管理关注点
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高发的原因
- 心血管系统疾病与预后:以肌钙蛋白水平为例,不同水平的肌钙蛋白与术后30天死亡率有显著相关性。
- 呼吸系统疾病与预后: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高龄、高风险手术操作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手术麻醉过程中的关键监测
- 血压监测:MAP(平均动脉压)低于80mmHg持续10分钟、低于65mmHg持续5分钟或任意时间低于50mmHg都可能造成重要脏器损伤风险增加。
- 心电图监测:及时发现心肌缺血等异常情况。
- 血气分析:监测电解质平衡,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老年病人麻醉的准备与监测
麻醉前的准备
- 药物准备:停用可能与麻醉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凝药等;对于某些手术,如髋关节置换术,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 设备准备:确保各种监测设备(如心电图机、血压计、血氧饱和度仪等)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麻醉过程中的监测
- 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老年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
- 体温监测:维持老年病人正常体温,防止低温和高温对麻醉的影响。
- 心理状态评估:关注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老年病人麻醉方法的选择和处理原则
老年病人生理特点
- 器官功能衰退:内部器官功能衰退严重,机能细胞减少萎缩,代偿应激能力不足。
- 慢性疾病影响: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老慢支等慢性疾病,增加了手术风险。
麻醉方法选择原则
- 选择对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影响较小的麻醉药物。
- 采用性质稳定、麻醉效果突出、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常见麻醉方法
- 神经阻滞:对老年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适用于小型手术。
- 硬膜外麻醉:由于老年人脊椎韧带钙化严重,穿刺和置管难度大,可采用旁入法。
- 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老年人对局部麻醉药物敏感,少量药物即可达到麻醉效果。
- 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下腹部手术中广泛应用,具有麻醉效果突出、成功率高等优势。
老年患者手术全身麻醉注意事项
老年身体变化对麻醉的影响
- 心血管系统: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心血管系统对应激反应的能力减弱。
- 呼吸系统:肺活量减少,气体交换功能下降,易并发肺气肿、肺不张等。
- 肝脏:肝功能减退,合成蛋白能力下降,脂肪肝、肝硬化的发生率较高。
- 肾脏: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药物排泄减慢。
- 神经系统:脑萎缩,脑血流量减少,记忆力下降。
- 内分泌和体温调节:糖耐量减低,基础代谢率减低,体温调节能力下降。
全身麻醉对身体可能造成的影响
- 药物副作用:抑制呼吸和正常的生理反射,如恶心、呕吐。
- 麻醉并发症:可能由病人本身因素或麻醉实施中出现的紧急状况引起。
老年病人的麻醉和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
- 术前评估:了解患者重要脏器功能状态。
- 术前准备:改善由疾病造成的生理改变。
- 麻醉方法选择:选择对生理功能干扰最小的麻醉方法。
- 用药调整:根据年龄调整麻醉药物剂量和给药时间间隔。
- 诱导期管理: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缺氧。
- 术中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输液量。
- 苏醒期管理:防止呼吸功能恢复不全。
- 合并症处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进行积极治疗。
- 麻醉前用药:合理使用阿托品,谨慎使用阿片类药物和镇静药。
常见麻醉药物的使用
- 吸入性麻醉药:随着年龄增长,MAC(最低肺泡有效浓度)逐步减低,中枢神经系统麻醉抑制效应增强。
- 静脉麻醉药:镇静药和麻醉性镇痛药的敏感性增强。
- 局麻药:剂量可能需要减少,椎间孔推药时药液不易进入,容易发生外泄。
- 肌松药:阿曲库铵通过Holfman消除,琥珀胆碱通过血浆胆碱酯酶水解,维库溴铵主要从胆汁排出。
高龄病人的麻醉管理
麻醉方法选择
- 评估基础病史:明确麻醉药物使用的剂量。
- 选择麻醉方法: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等。
- 特殊考虑:内科患者需要特别注意药物代谢。
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 感染控制:严格控制外源性病原体的介入。
- 监测病变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 血流动力学管理: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血气代谢,缓解低血压和晕厥。
精心护理
- 术前准备:根据基础疾病及年龄采取必要措施。
- 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危险点。
- 生活护理:给予进食、饮水等护理措施,加强心理关怀。
老年病人的麻醉管理要点
特殊管理
- 输血补液:老年人循环血量较少,失血耐受性差,需等量补充失血。
- 循环系统稳定:避免使用对心血管抑制较强的药物,注意用药时机。
- 药物剂量调整:麻醉性镇痛药和镇静催眠药剂量应减少。
- 肌肉松弛剂使用:阿曲库铵、泮库溴铵等需根据肾功能调整用量。
术后管理
- 镇痛管理:防止术后切口疼痛导致高血压及心动过速,采用硬膜外镇痛或静脉镇痛。
- 监测与管理:持续监测BP、HR、RR、SpO2、尿量等指标。
- 并发症预防:关注心血管事件、呼吸系统并发症、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等风险。
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和影响
生理变化
- 器官功能减退: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逐渐减退。
- 免疫力下降:术后感染、肺炎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 营养状况不良:影响手术耐受性和术后恢复。
药物代谢特点
- 代谢减慢:肝脏代谢酶活性降低,药物清除率下降。
- 药效增强:某些药物在老年人中作用增强,如镇静药、镇痛药等。
老年病人麻醉管理的挑战和风险
主要风险
- 心血管事件:与年龄相关的生理变化、疾病状态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相关。
- 呼吸系统并发症:老年人肺功能减退,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麻醉药物对老年人神经功能的影响较大。
挑战
- 多病共存:老年病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器官功能减退、认知障碍等,增加了麻醉管理的难度。
- 药物反应差异:老年病人对麻醉药物的代谢和反应与年轻人存在差异,需要更加细致的个体化处理。
老年病人麻醉管理的具体措施
糖尿病病人评估和准备
- 积极控制血糖:空腹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
- 术中监测血糖:低血糖及时补充,血糖超过14mmol/L时使用胰岛素。
麻醉前用药
- 剂量调整:老年人代谢率低,各器官储备功能下降,术前用药应减少为成人剂量的1/3-2/3。
局麻药使用注意事项
- 作用强度和时间延长:硬膜外腔追加药的间隔时间应延长。
- 呼吸监测:高位硬膜外阻滞时更易发生呼吸抑制,应加强监测管理。
- 心血管管理:老年人心血管储备不足,围术期应适当扩容,必要时用升压药纠正低血压。
手术危险性评估
- 高危手术:急症大手术、动脉内膜剥脱术、心脏瓣膜手术等。
- 中危手术:头颈部手术、大血管手术、胸腔手术等。
- 低危手术:内腔镜手术、白内障手术、乳房手术等。
心功能状态评估
- 代谢当量(MET)评估:用于评估心功能状态。
- 心血管危险性评估: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综合征、失代偿心衰等高危因素。
老年病人麻醉药物选择
- 吸入性麻醉药:功能残气量增加,加深缓慢,苏醒过程延长,MAC随年龄增加逐步减低。
- 静脉麻醉药:镇静药和麻醉性镇痛药的敏感性增强。
- 局麻药:剂量可能需要减少,椎间孔推药时药液不易进入,容易发生外泄。
- 肌松药:阿曲库铵通过Holfman消除,琥珀胆碱通过血浆胆碱酯酶水解,维库溴铵主要从胆汁排出。
老年病人麻醉处理
- 麻醉前评估:详细了解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评估整体健康状况。
- 麻醉选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方式。
- 术中监测: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及时调整麻醉药物和补液量。
- 术后护理:加强对老年病人的护理,特别是对合并症的监测和控制。
术后并发症预防
- 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 心血管事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 深静脉血栓形成:鼓励早期活动,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治疗。
- 认知功能障碍:及时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和干预治疗。
特殊老年病人麻醉管理
- 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病人:控制血压波动,评估心脏功能。
- 术后恢复:老年病人术后恢复较慢,容易出现感染、电解质紊乱等问题,需要加强术后护理和监测。
- 认知功能障碍:麻醉药物对老年人神经功能的影响较大,部分老年人在术后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专家共识:中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2020版)
药物选择原则
- 脆弱脑功能:避免使用影响神经递质作用的药物,如东莨菪碱、长托宁等,以及苯二氮类药物。
- 脆弱肝肾功能:肌松药物最好选择不经过肝肾代谢的药物,如顺式阿曲库铵。
- 中效镇静药物:在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指导下给予,避免停药后药物蓄积效应导致苏醒期延迟。
- 脆弱脑、肺功能:最好给予短效镇静镇痛药物,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
麻醉诱导
- 循环脆弱性:麻醉诱导应选择对循环抑制较轻的镇静药物。
- 低血压处理:先暂停给予丙泊酚,经过输液、调整缩血管药物剂量,循环稳定后再继续给予。
- 区域麻醉:对于行髋膝关节等四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如无禁忌,强烈建议行区域麻醉。
推荐意见
- 老年患者优选全静脉麻醉。
- 肌松药物优选顺式阿曲库铵或者罗库溴铵。
- 镇静镇痛药物优选短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
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案例分析
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处理
- 麻醉前评估:对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营养状况等。
- 麻醉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方式。
- 术中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及时调整麻醉药物和补液量。
术后疼痛管理
- 药物治疗:根据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止痛药或镇静药。
- 非药物治疗:采用物理治疗、按摩、放松技巧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 预防性镇痛:在手术前或手术后给予预防性镇痛药物。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肺部感染预防:鼓励病人咳嗽、定期改变体位、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 高血压和心脏病处理: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相关检查,控制血压和心绞痛等症状。
术后护理
- 加强护理:特别是对合并症的监测和控制,以确保病人平稳恢复。
老年病人麻醉前的评估
- 病史采集:详细了解老年人的既往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
- 体格检查:对老年人的心、肺、肝、肾等器官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 实验室检查: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
- 术前评估: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老年人的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
高血压和心脏病对麻醉的影响
- 高血压和心脏病是老年病人常见的合并症,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增加麻醉风险。
- 术前评估与准备:对于合并高血压和心脏病的老年人,应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相关检查,了解心脏功能。同时,应控制血压和心绞痛等症状,以提高手术耐受性。
总结
老年病人的麻醉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生理特点、药物代谢特点以及手术类型等因素。通过合理的麻醉方案选择、严密的术中监测和科学的术后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热门推荐
二氧化氯消毒剂的特点及应用 二氧化氯消毒液必须现配现用吗
冷却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漳州古城旅游攻略:玩转闽南历史文化街区
觉知管理系列:觉知的两个作用,一是离相去执着,二是显化创造物质财富!
星币五逆位:塔罗牌解读及深层含义
从零到一:文创设计中品牌 IP 打造与应用的实战指南
世界贸易组织概述
什么?!地球自转变慢了,5 年后一分钟只有 59 秒?
开春后,养猫的人应该注意以下事项,不懂的记得收藏!
在东京的明治神宫庆祝自然与文化
花椒对糖尿病有何影响和作用
半导体制冷片原理及其技术运用
高中化学怎么学?这份学习指南请收好
手机拍照,以下9个技巧要用好,拍出人像大片很简单
洋葱水培与土培全攻略:从选材到养护的详细指南
眼看元朝要亡国,为什么其他的汗国不出兵援助呢?
塔罗牌学习指南:从入门到精通的建议与书籍推荐
警惕免密支付陷阱,平衡效率与安全的天平
八字命理中的月令与日柱关系详解
揭秘古德寺:武汉佛教艺术的璀璨瑰宝
火车安全性能研究:保障乘客与货物安全的措施
晚点、夜班、罢工,一个中国人在德国开火车的两年
战略规划:引领未来的关键力量
黄平妇幼举办户外亲子拓展活动,助力孤独症儿童健康成长
无量仙翁是什么意思
2024年8月份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智能汽车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未来交通的挑战和应对
英国留学六个月:全方位体验与成长
NDJ-5S、NDJ-8S数显旋转粘度计操作说明
眼科专家解读郭艾伦伤情:有二次手术甚至失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