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因流感并发肺炎离世,现代医疗真的无能为力吗?
大S因流感并发肺炎离世,现代医疗真的无能为力吗?
2月3日,中国台湾知名艺人徐熙媛(大S)因流感并发肺炎在日本不幸离世,年仅48岁。这一消息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现代医疗能力的质疑:在医疗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为什么一个看似普通的流感竟然能夺去一个年轻的生命?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危害远超想象
许多人误以为流感只是“重一点的感冒”,但实际上,流感病毒的危害远超普通感冒。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介绍,流感是一种严重的病毒感染,每年全球导致数百万人住院,数十万人死亡,其病死率约为0.1%~0.5%。
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的发病更为迅猛,患者常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畏寒、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更严重的是,流感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脑炎,甚至导致多器官衰竭。
流感并发肺炎:从轻症到重症只需3天
流感病毒本身就能引起病毒性肺炎,同时还会破坏呼吸道屏障,使细菌更容易感染,导致细菌性肺炎。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副主任医师阚民强指出,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流感并发的肺炎会迅速发展成为重症,甚至危及生命。
大S的病情发展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据媒体报道,她从感染流感到发展为重症肺炎仅3天时间。这种快速恶化的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胡洋表示,他曾遇到的甲流重症肺炎患者中,有年轻患者在3天内就从轻度炎症发展成“白肺”。
现代医疗并非无能为力,但预防胜于治疗
面对流感并发肺炎,现代医学并非无计可施。专家指出,如果能够及早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强调,流感是一个可治疗、可预防的疾病,高危人群一旦出现发热症状,应尽早诊断、及时治疗。
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疫苗。研究表明,流感疫苗可降低50%以上的住院率,减少重症和死亡。此外,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等,如果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可以减少70%的重症和死亡风险。
然而,专家也指出,许多患者往往忽视流感的危害,延误治疗,导致病情恶化。上海市新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陈凉表示,他遇到过不少年轻患者,以为只是普通感冒,继续加班熬夜,最终导致重症被收治入院。
高危人群需特别警惕
哪些人更容易发展成重症?专家指出,以下人群需要特别警惕:
- 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幼儿
- 65岁以上老年人
- 慢性病患者,如心脏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 孕妇
- 肥胖者(BMI大于30)
-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这些人一旦感染流感,发展成重症的风险显著增加。南京市中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张彦亮表示,这部分患者如果早期处理不当,等到全身多个器官、系统出现问题时,救治难度会大大增加。
结语:提高公众健康意识是关键
大S的离世是一个悲剧,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流感不是普通的感冒,它可能在短时间内夺去生命。面对流感,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专家建议,公众应提高对流感的认识,重视预防措施,及时接种疫苗,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同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也很重要,包括保持良好作息、均衡饮食、定期锻炼等。只有医患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流感这一“隐形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