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秋院士设计: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张锦秋院士设计: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在江苏扬州三湾湿地公园畔,一座形似巨船的建筑巍然矗立,这便是由张锦秋院士领衔设计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标志性项目,这座博物馆不仅以其独特的唐代建筑风格成为城市地标,更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为观众打造了沉浸式的参观体验。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张锦秋院士,作为梁思成先生的弟子,一直致力于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融入当代建筑设计。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设计中,她再次展现了这一理念。博物馆主体建筑采用唐代建筑风格,以巨型船只造型为基础,融入风帆元素,仿佛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巨船,象征着大运河承载的千年文化。
独具匠心的建筑布局
博物馆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主体由博物馆和大运塔两部分组成。博物馆主体建筑以船型为基础,而大运塔则以唐塔的风格设计,塔高百米。大运塔与附近的文峰塔、天中塔遥相呼应,形成了独特的“三塔映三湾”景观。
科技与文化的双重演绎
步入博物馆,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令人叹为观止。馆内设有“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两个基本陈列,以及“运河上的舟楫”“运河湿地寻趣”等九个专题展览。其中,“5G+VR|720°直播大运”展厅运用5G技术,全景呈现运河之美;“因运而生”展厅通过LED天幕展示,再现运河沿岸的日升月落;“运河上的舟楫”展厅则利用AR技术和360°环幕,让游客体验古代漕运的盛景。
文化传承的当代诠释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不仅是展示大运河历史的窗口,更是传承运河文化的载体。馆内收藏了1万多件(套)反映运河主题的文物展品,从春秋至当代,涵盖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等各类文物。这些展品与数字化展示手段相结合,让观众在互动体验中感受大运河的文化魅力。
结语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大运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典范。张锦秋院士的设计理念,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上,更融入了整个博物馆的展陈体系中。这座博物馆不仅是展示大运河历史的窗口,更是传承运河文化的载体,让千年运河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