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同文化双璧:云冈石窟与华严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同文化双璧:云冈石窟与华严寺

引用
腾讯
12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616A00PLV00
2.
https://news.sina.com.cn/zx/gj/2024-08-22/doc-incknpiq3894081.shtml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F%AF%E5%9A%B4%E5%AF%BA/2285867
4.
https://www.sohu.com/a/808367059_121458149
5.
http://museum.ruc.edu.cn/lszl/zzlz/5f6468e9ad5b416ab71478e74f4d3c26.htm
6.
http://www.news.cn/local/20240513/428b5af703904ec6803e00aa7c5ad971/c.html
7.
https://tournews.tw/archives/78109
8.
http://www.jccq.gov.cn/mobile/zwzx_mobile/sxyw_mobile/202405/t20240514_1982169.shtml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B%B2%E5%B2%A1%E7%9F%B3%E7%AA%9F
10.
https://storymaps.com/stories/7ea8cd9a74a245b5ba4ccc5b82b9995c
11.
http://www.jccq.gov.cn/mobile/zwzx_mobile/sxyw_mobile/202410/t20241030_2055193.shtml
12.
http://www.sxhhy.com/study/8513.html

大同,这座被誉为“北方锁钥”的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千年文明的积淀。在这座城市中,云冈石窟和华严寺无疑是两颗最璀璨的明珠,它们不仅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更展现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辉煌成果。

01

云冈石窟:石头上的北魏史诗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这座规模宏大的石窟群始建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460年),历时近70年才基本完成。作为北魏政权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所兴造的大型石窟群,云冈石窟不仅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晶,更是一部刻在石头上的北魏史书。

艺术巅峰:从皇家气派到民间风情

云冈石窟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147个,佛龛约1100多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这些造像不仅展示了公元5世纪世界美术雕刻的最高水平,更记录了从皇家到民间的审美变迁。

早期的昙曜五窟(第16-20窟)最具代表性。其中,第20窟的露天大佛高约13.7米,是云冈石窟最著名的标志性造像。大佛方圆面相,鼻梁挺直,大耳垂肩,嘴角含笑却略带威严,将拓跋鲜卑的剽悍与强大、粗犷与豪放、宽宏与睿智的民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佛陀身上厚重的袒右肩式袈裟,似由质地精良的毛质材料制成,有明显垂感,增强了立体效果。

中期是云冈造像活动的巅峰时代,多民族文化在这里发生着最绚烂的碰撞。这一时期,胡风胡韵依然浓郁,但汉式的建筑、服饰、雕刻技艺和审美情趣逐渐显露,佛陀造像开始呈现华衣霓裳、笑靥雍容的特征。第6窟里佛陀的慈和面貌,突破了早期犍陀罗佛像的矜持,更加亲切。最明显的是,这一时期的佛像开始穿褒衣博带式服装,衣襟宽大、领口下沉、内外多层、胸前结带、下摆外扬、多褶多纹。这一汉代儒生的盛装是佛像服饰中国化的表现。

晚期洞窟造像则体现了民间性和随意性,有女子为丈夫祈福、父亲为儿子祈福等的生动故事,充满人间情怀。这时候造型愈来愈瘦,衣服下部的衣纹越来越重叠,呈现“下垂衣装”的雕刻特点,衣服有强烈垂感,下部向两侧扩展。这样的形象显然符合北魏后期社会流行的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音乐天堂:胡乐与汉韵的交响

走进云冈石窟第12窟,宛如步入音乐的天堂。这个被誉为“音乐窟”的洞窟,雕刻了大量精美的乐伎和乐器形象,展现了北魏时期多元文化的融合。

在前室北壁最上层,14名天宫乐伎组成一支“乐队”,演奏着义觜笛、细腰鼓、琴、竖箜篌、筚篥、横笛、排箫、齐鼓、吹指等;围绕前室北壁明窗三面,17名伎乐天持奏着五弦、鼓、法螺、琵琶、横笛、排箫、筚篥、竖箜篌等乐器,仅鼓就使用了大小不一的三种,姿态优雅自然,动作和谐飘逸。

更有意思的是,前室7身较大的高浮雕乐伎神态逼真,令人过目难忘。尤其中间的乐伎面相丰圆,高鼻直梁,斜拧身,双脚交叉而立,两手高举合掌,以食指相拨表演弹指,具有明显的龟兹乐舞的特征。清代涂抹的大红裤色,突出了他不同凡响的“指挥”地位。

02

华严寺:辽金建筑的瑰宝

华严寺位于大同市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年),是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三大辽代寺院之一。寺院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依东西轴线布局,整体分为上下两寺。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分两院;下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除两座主殿为辽金时期建筑外,其余皆为清朝时期重建。华严寺集中了辽金建筑、小木作天宫楼阁、彩塑、壁画等各类文物,均居同类型作品中的上乘,在中国建筑史、宗教史和艺术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建筑布局:东西轴线上的民族融合

华严寺的建筑布局极具特色。整座寺院依东西轴线布局,这与传统汉地寺院坐北朝南的布局有所不同。这种布局体现了契丹族的生活习惯,同时也融合了汉族的建筑传统。例如,海会殿依然保持着坐北朝南的传统布局,显示出不同民族文化在华严寺中的和谐统一。

薄伽教藏殿:辽代艺术的精华

薄伽教藏殿是华严寺下寺的主殿,作为藏经殿,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大殿台基高阔,月台敞朗。殿身面阔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檐柱生起显著。

殿内佛坛上供奉有辽代塑像三十一尊,整体分成三部分。以释迦牟尼佛为主尊的彩塑位于中间一组,以过去燃灯佛为主尊的雕像位于左边一组,以未来佛弥勒为主尊的彩塑位于右边一组,均为中国现存辽代彩塑艺术的珍品。其中尤以一尊合掌露齿的胁侍菩萨为最,其上身微裸,体型丰满,线条流畅,双手合十,置于胸前,两面嘴唇微微一笑,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轻抬左脚,重心移向右腿,被郑振铎誉为“东方维纳斯”。

大雄宝殿:金代重建的宏伟殿堂

大雄宝殿是华严寺上寺的主殿,始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年),重建于金天眷三年(1140年),基本上保留了辽代风格。大殿建在高4米青砖台基上,月台敞朗,宽33米,深19米,与石级、勾栏构成凸字形平面,两侧为明朝时期增建的六角钟鼓亭。殿身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单檐庑殿顶,是中国现存辽金佛寺中最大的殿堂。

大雄宝殿内四壁满绘壁画,其内容全部为佛教题材。包括佛本行经变、佛说法图、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药师如来、十八罗汉、禅宗传嗣等。由于大雄宝殿在之后的兵火中焚毁,后代在旧址重建补绘了焚毁的壁画。壁画重绘时沿袭原壁画的内容和布局,重彩加以描绘。

云冈石窟与华严寺,一石一木,皆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展现了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更凝结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兼容并包的文明特质。漫步其中,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文化的脉动。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大同,这两处景点绝对不容错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