朐山书院复建:海州古城文化复兴的新篇章
朐山书院复建:海州古城文化复兴的新篇章
2016年末,一则关于朐山书院复建的消息在海州古城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座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古老书院,曾是海州地区重要的文化教育场所。如今,在锦屏山下,这所承载着数百年文化记忆的书院即将重现人间。
朐山书院的复建,是海州古城文化复兴的重要标志。根据规划,书院将斥资1亿元,分四期建设。建成后,书院不仅将恢复原有的教育功能,更将成为一个集文化传承、学术交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地标。
翻开历史的卷轴,朐山书院的故事令人动容。书院最早由知州李永书创建,后经李逢春知州重建。当时的书院虽设施简陋,但环境幽静,是读书人修身养性、追求学问的理想之地。书院院长李英曾赋诗描述:“老屋三楹浅塈涂,玲珑茧瓮近新糊。山当门外云相饷,夜听书声月不孤。”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朐山书院和其他许多书院一样,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书院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却如同埋藏的种子,在岁月的滋养下,终于迎来了复苏的时刻。
在朐山书院复建的同时,海州古城内的其他文保单位也在经历着一场文化复兴。作为千年古城,海州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其中,崖城学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多次修缮,已成为一组布局严谨的建筑群,包括大成殿、崇圣祠、东西庑、大成门、名宦祠、忠义祠、棂星门、泮池等。
古城墙的修复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始建的砖城墙,虽经数百年风雨侵蚀,但街巷肌理依然保存完好。如今,城墙遗址已成为海南文物保护单位“崖州故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州区提出了“依山发展旅游、彰显古城文化”的发展思路,规划了“一核、三区、两轴、四片、两带”的古城发展前景。春节期间,多个景区通过文旅融合项目吸引游客,如皇帝洞的光影技术展示、海花岛的非遗表演等。
在海州古城,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游客们在欣赏古建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让古城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海州古城的文化复兴之路,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朐山书院的复建到古城墙的修复,从崖城学宫的保护到文化旅游的发展,每一步都在诉说着这座古城的文化自信与未来展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州古城正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探寻。这里,不仅是海州人的精神家园,更将成为展现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