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只候鸟翔集花果山大圣湖畔,见证生态改善成效
万只候鸟翔集花果山大圣湖畔,见证生态改善成效
立冬以来,连云港花果山景区的大圣湖畔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数以万计的候鸟。它们成群结队,在湖面上游弋嬉戏,与远处的阿育王塔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
万鸟翔集,大圣湖畔成候鸟"驿站"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抵达大圣湖的候鸟数量较往年有明显增加,其中以野鸭为主,包括鸳鸯、罗纹鸭、绿翅鸭、赤膀鸭等多个品种。此外,还有小天鹅、反嘴鹬等珍稀鸟类在此栖息。
"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成群的野鸭在湖面上游弋,有时还能看到白化斑嘴鸭这样的稀有品种。"景区工作人员表示,这些候鸟通常在清晨和傍晚最为活跃,觅食、戏水、飞翔,给冬日的花果山增添了无限生机。
生态改善,打造候鸟理想栖息地
候鸟为何选择在大圣湖越冬?答案在于这里优越的生态环境。大圣湖位于花果山景区内,四周群山环抱,湖水清澈,水质常年保持优良。湖中鱼虾丰富,为候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同时,这里气候温和,结冰期短,为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
近年来,连云港市和云台山景区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包括污染防控、湿地保护、植被恢复等措施,有效改善了大圣湖及周边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驿站"。
人鸟和谐,共绘生态新画卷
大批候鸟的到来,不仅为花果山增添了生机,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看到这么多野鸭在湖面上游弋,感觉非常震撼,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中。"来自南京的游客张女士兴奋地说。
为了保护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景区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设置观鸟区域、限制游船活动范围、加强日常巡查等,以减少人为干扰,确保候鸟能够安心栖息。
这一现象也反映了连云港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显著成效。据统计,连云港市的鸟类种数约占全省60%,约50%的蛎鹬东亚种群、全中国10%的鸳鸯种群在这里越冬。三百多种在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飞路线上迁徙的鸻鹬类也在连云港停歇。
生态保护,永不止步
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系列成果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环境基础。下一步,连云港市将不断强化生态保护举措,以更大力度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与探索。
花果山大圣湖畔的候鸟翔集,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见证。这一幕幕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也提醒着我们,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守护地球家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