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青春行”实践团:中华田园犬的守护者
“田园青春行”实践团:中华田园犬的守护者
近日,山东理工大学生命与医药学院“田园青春行”实践团深入向阳村、牛家村和大徐村,开展了一场关于中华田园犬生存现状的社会实践调查。通过与村民交流和实地考察,实践团发现,随着乡镇化程度的加深,中华田园犬的数量正在悄然减少。
调研发现:乡镇化影响显著
实践团成员走访了三个不同乡镇化程度的村庄,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在乡镇化程度较高的向阳村,中华田园犬的数量明显少于乡镇化程度较低的牛家村和大徐村。据村民反映,过去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一两只土狗,而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养狗的人家越来越少。
“以前我们村子里到处都能看到土狗,现在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很少有人养狗了。”一位在村口晒太阳的老人告诉实践团成员。
中华田园犬的生存困境
作为中国本土的古老犬种,中华田园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根据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吴怡的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被纳入城市规划,传统的农耕生活方式正在消失,这直接导致了中华田园犬生存空间的缩小。
此外,外来犬种的引入也对中华田园犬造成了冲击。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人们更倾向于饲养纯种犬,这使得中华田园犬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保护行动刻不容缓
面对中华田园犬数量持续减少的现状,“田园青春行”实践团成员积极行动起来。他们不仅详细记录了各村中华田园犬的生存状况,还向村民们普及科学养狗知识,发放宣传资料,呼吁大家关注和保护这一中国特有的犬种。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研,让更多人了解中华田园犬的现状,唤起大家的保护意识。”实践团成员小张说。
保护中华田园犬,不仅是为了保存一个犬种,更是为了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中国汉族几千年农耕社会的产物,中华田园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是农民看家护院的好帮手,更是许多人童年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田园青春行”实践团的这次调研活动,为我们敲响了保护中华田园犬的警钟。我们期待更多人能加入到保护中华田园犬的行列中来,让这一忠诚可爱的犬种继续在中国的乡村大地上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