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专家提醒:秋冬季支原体肺炎高发,这些人群需重点防护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医三院专家提醒:秋冬季支原体肺炎高发,这些人群需重点防护
引用
搜狐
等
6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24538707_203914
2.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zmt/2024-11-08/doc-incvkcqn0549855.shtml
3.
https://xinwen.bjd.com.cn/content/s672c4e7de4b0e1ace8a809cd.html
4.
http://www.nhc.gov.cn/xwzb/webcontroller.do?titleSeq=11610&gecstype=1
5.
http://www.nhc.gov.cn/xwzb/webcontroller.do?titleSeq=11613&gecstype=1
6.
https://bjfsh.gov.cn/zhxw/fsdt/202411/t20241119_40082833_fs.shtml
秋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其中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感染类型。近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儿科接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数量较上个月同期增长了约30%,其中相当比例是肺炎支原体感染。该院儿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提醒:儿童和老年人是重点防护人群,需要采取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01
儿童:新入园、入学是高风险期
北医三院儿科主任韩彤妍指出,每年这个时节都是儿科呼吸道患儿就诊的高峰期,其中新入园、新入学的儿童是高风险人群。这些孩子年龄小,刚刚更换新环境,容易因不适应而引发抵抗力下降,进而导致呼吸道细菌或病毒感染。
韩彤妍主任建议家长,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带孩子去人多、密闭的环境
-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吃蔬菜水果
- 保证充足睡眠,不要熬夜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02
老年人:远离呼吸道症状患者
与儿童相比,老年人感染支原体的数量虽然较低,但因与患病家人密切接触而感染的情况较为常见。北医三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梁瀛提醒,老年人在呼吸道疾病高发时段要注意以下几点:
- 减少外出,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 远离有发热和咳嗽症状的人员
- 减少接待探访的次数
- 积极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预防感染、降低重症风险
03
科学预防与治疗
由于目前还没有针对肺炎支原体的疫苗,因此预防感染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北医三院专家建议:
- 高发季节要注意手卫生
- 室内要经常通风,每次不少于30分钟
- 适量运动并注意保暖
- 学校、幼儿园等重点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
在治疗方面,专家特别强调要规范用药。市疾控中心提醒,青霉素和头孢这类抗生素对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完全无效。如果出现发热伴有剧烈咳嗽,应及时就医,尽快查明病因、规范治疗,切忌自行盲目用药。目前,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
北医三院专家提醒,支原体肺炎虽然常见,但通过科学预防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特别是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等易感人群,更要注意防护,一旦发现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热门推荐
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为什么是亳州?
《群星》图文攻略:全帝国飞船全武器科技及玩法教程攻略
中考物理七大解题策略
人脑类器官及类组装体在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中的前景与展望
酒糟鼻怎么调理身体
艺术大师进校园,带领大家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剪纸与刺绣的非凡魅力!
理解长三角丨甩掉安徽“边缘城市”:宿州觉醒,正当其时
钢琴房如何做好吸音隔音
非洲人把猴面包树当祖宅使用,为什么移栽中国后,完全不一样了?
深入解析A股打新:规则、流程与常见问题
山林城市帝王居——三山五园视角下的颐和园
小狗与人用药量的区别(宠物用药的注意事项与安全性)
久站久坐易致下背痛?4招徒手运动在家就能做
移动机械硬盘和移动固态硬盘:应用场景与优劣对比
《成事在人》:运气决定了成功,还是努力成就了辉煌?
故宫里的秋千文化
刷单诈骗有套路 莫把“陷阱”当“馅饼”
【博之美物】青铜器上的动物纹饰
“哪吒”也来吃生菜包啦!8000人共赴顺德勒流生菜会
跳绳减肥指南:高效燃脂健身法及注意事项
【酷男DIY经验分享】教你DIY有源音箱(干货)
轮胎动平衡的重要性及何时进行操作
2025港澳高校报考指南:含学校名单、报名时间+申请入口
肉毒毒素鱼尾纹注射后复视:预防、诊断与治疗
2025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专业就业前景及方向:好找工作吗?
助力乡村振兴,谱写富民新篇章
哪吒敖丙简笔画教程:四步画出经典人物
F1赛车设计揭秘:航空技术如何助力"贴地飞行"
他是《古惑仔》原型,13岁混社会,15岁当老大,后说12个字,戳心
实验动物操作技能|小鼠行为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