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最新研究:CT检查辐射风险解析及防护指南
Nature最新研究:CT检查辐射风险解析及防护指南
近期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一项重要研究揭示了CT扫描辐射剂量与血液恶性肿瘤风险之间的显著关联。这项研究分析了来自九个国家近百万名儿童和青少年的CT扫描记录,发现辐射剂量每增加100mGy,血液恶性肿瘤的整体风险显著上升。具体而言:
- 当辐射剂量达到或超过50mGy时,所有血液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度(RR)显著上升166%。
- 即便是在较低剂量(10-15mGy)的情况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成熟B细胞肿瘤的风险依然显著增加。
-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随辐射剂量的增加最为显著,每增加100mGy风险增加2.51倍。
- 骨髓恶性肿瘤和急性白血病的风险则增加约101%。
- 每增加一次CT扫描,血液恶性肿瘤的总体风险上升43%,其中淋巴恶性肿瘤风险上升42%,骨髓恶性肿瘤和急性白血病风险增加48%。
这一发现引发了对CT检查安全性的广泛关注。然而,在临床实践中,CT检查因其快速、高效和精准的成像能力,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诊断工具。那么,我们该如何在享受CT检查带来的便利的同时,降低潜在的健康风险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CT检查的辐射剂量标准。根据国内标准BSS-2014版剂量限值规定,职业人员每年限值为50mSv,而放射科检查单次辐射量均低于15mSv,属于安全范围。相比之下,我们每年从自然环境中接受的辐射剂量平均约为2-3mSv。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X光或核磁共振作为CT的替代方案。X光适用于骨骼系统检查,价格相对较低,但成像效果可能不如CT清晰。核磁共振在软组织分辨率方面具有优势,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腹部脏器、骨骼肌肉系统和盆腔疾病的诊断,且不产生电离辐射。然而,核磁共振检查时间较长,费用较高,且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不能进行此项检查。
为了降低CT检查的辐射风险,专家推荐使用低剂量CT。低剂量肺部CT通过优化扫描参数,将辐射剂量降低至常规CT的1/5至1/10,有效剂量通常小于1mSv,远低于我国平均自然本底辐射量3.1mSv。同时,低剂量CT仍能保持较高的图像质量,对于早期肺癌、肺结节等微小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青少年和孕妇,应谨慎选择CT检查。如果必须进行CT检查,可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 检查前:摘除照射视野内的金属物品,对甲状腺和性腺等敏感部位用铅防护衣遮盖。
- 检查后:多喝水,加速造影剂排泄,可少量多次喝够1200-1500ml的水。食用具有抗辐射作用的蔬菜水果,如胡萝卜、西兰花、西红柿、苹果等。
对于普通人群,应避免过度检查。在医生建议下,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如果需要频繁进行肺部检查,建议选择低剂量肺部CT。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可以降低辐射带来的潜在风险。
总之,CT检查是一项强大的诊断工具,但应科学对待并合理使用。通过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辐射风险,保护患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