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那些事
春晚那些事
春节联欢晚会,自1983年以来始终坚持不懈地陪伴我们度过一年又一年,可不知从何时起,春晚的口碑被网友们一贬再贬,成为了没那么重要的节日元素。
确实,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认知不断进步,视听需求也逐渐变的高端,对一些老套的剧情已是嗤之以鼻,认为无聊透顶。同时也不得不承认部分节目质量相对往期有所下降,但这无可厚非,毕竟已经举办这么多年了,再有创意也难免遇到瓶颈期,何况还要符合环境要求。
可是,令人看的过瘾是春晚存在的唯一意义吗?我认为不尽如此。春晚至今已持续举办41年从未间断,说它已经刻在中国人的DNA里了也不过分,与其将它当作一场联欢晚会,我觉得它更像是一种传承或者一个存档点,寓示着你又在人世间挣扎奋斗了一年。拿戏曲演来举例,无论是较出名京剧、豫剧、越剧还是小众一些的评剧、昆曲、黄梅戏,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台剧本,可为什么依然有许多人不厌其烦的反复观看?
其实很好理解,一是它不像春晚一样受众那么广,没有众口难调的烦恼。二是戏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办下去。三是即便看不懂台上演的是什么,但总有喜欢这种氛围的观众,感受着台上演员尽情表演,台下观众声声喝彩,多么带劲。所以说如果将春晚也当作一种传承来看,也就变得没那么难以接受了,何况春晚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其包含了音乐、舞蹈、戏曲、杂技等等等,同时还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即便伤痕累累但依然对新的一年积极向往。
做为阖家团圆的必备背景音乐,春晚还肩负起了许多不可替代的真实功能。想想你正月串门走亲访友的时候,如果没有电视里放着春晚,你跟可能一年都见不到几次面的亲戚磕着瓜子唠着嗑,岂不显得干干巴巴;还有因为七大姑八大姨问你感情、收入之类的话题导致尴尬时,还能对着电视指指点点来转移话题。
春晚创办以来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名梗,哪怕流传至今也不失体面,首先就是春晚经典IP赵本山,无论是赵本山和宋丹丹组合还是赵本山、范伟、高秀敏的东北铁三角都是广为人知的不朽小品,一见赵本山的形象就跟闻到烟花味一样,知道年近了;
再有陈佩斯、朱时茂、赵丽蓉、巩汉林、冯耿等老艺术家的小品也是经久不衰,那一声观众朋友们,过年好!是否也让你回忆起那段难得的闲暇时光?
现在春晚虽有些许没落,但依然有人接过交棒,成为舞台上的顶梁柱,像是沈腾和马丽、岳云鹏和孙越的节目关注度始终居高不下,其演绎实力也是有目共睹,相信今年一定会给观众们带来眼前一亮的精彩。
由此可见,春晚跟吃饺子一样,都是春节不可所缺的必要元素,过年不放春晚就跟吃饺子不沾醋一样,缺少灵魂。当你熬过春晚这4个小时,听到了跨年钟声和那一首难忘今宵就代表着你一年来的绷紧的神经终于能得到短暂的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