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国古建筑,从“这些独特的名词”开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认识中国古建筑,从“这些独特的名词”开始!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660.html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悠久文化历史遗产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建筑语言和精湛的工艺技术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首先需要掌握其独特的专业术语。本文将从面阔、进深、间、屋脊、屋面构件等多个方面,为您详细解读中国古代建筑的专业名词。
面阔进深
- 面阔:在中国古建筑中,它是对单体建筑开间的一种称谓,也被世人称作“面宽”。
- 通面阔:也叫“通面宽”,指的是单体建筑的纵向长度。通常是从角柱到角柱之间的中到中尺寸,其中包括明间、次间、梢间、尽间等各个开间。
- 进深:主要是指横向梁架的深度。通过柱子之间的距离以及梁架椽子的数量来确定“进深”的概念。
- 通进深:代表单体建筑的横向长度,也就是建筑的宽度,由角柱至角柱中到中尺寸来体现。一座建筑的“通进深”是由若干个开间的进深组成。按照《清式营造则例》的规定:“通进深”以“通面阔”的八分之五来确定。
间的概念
- 间:在中国古建筑中是一种空间概念。
- 明间:在古建筑单体平面布局中,又被称为“当心间”,是构成单体建筑的基本单位,处在两次间的正中间位置。
- 次间:位于明间的两侧,处于两梢间之间。当单体建筑有多个开间时,“次间”的数量也会相应增多。
- 梢间:也可写作“稍间”。处在次间的两侧,所以有“梢间”的建筑,其单体建筑开间至少是面阔开间五间的布局。
- 尽间:是古建筑面阔方向的最后一间。
- 台明:中国的古建筑都是建造在台基之上的,台基露出地面的部分就叫台明,台明是台基的主体部分。台明由檐柱中向外延伸的部分是台明出沿,对应着屋顶的上出檐,又被称作“下出”。古建筑的上出要大于下出,二者之间有一段尺度差,这段差叫做“回水”。回水的作用是保证屋檐流下的水不会浇在台明上,从而起到保护柱根、墙身免受雨水侵蚀的效果。
- 边间:这是江南建筑对开间的一种称谓,和北方建筑的尽间相同。根据《营造法式》记载,“边间”就是房屋面阔方向最边上的开间。
屋脊概念
- 正脊:也被称作大脊、平脊,处于屋顶前后两坡相交的地方,是屋顶最高处的水平屋脊。正脊的两端通常有吻兽或望兽,中间可能会有宝瓶等装饰物。
- 垂脊:在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的建筑上,是从正脊两端沿着前后坡向下延伸的部分;在攒尖顶中,则是从宝顶至屋檐转角处。
- 垂兽:是中国古代建筑垂脊上的兽件。一般在垂脊的最前端,外形通常是一个兽头形状,向下垂着。垂兽起到装饰垂脊以及保护屋脊的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等级和规格。
- 蹲兽:也叫走兽、小兽等,蹲坐在古建筑的屋脊上。一般位于垂脊或戗脊上,在垂兽之后依次排列。蹲兽的数量和种类根据建筑的等级而有所不同,常见的有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等。蹲兽不仅具有装饰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固定屋脊上的瓦片,防止滑落。
- 鸱吻:又名鸱尾、蚩尾等,位于正脊两端。鸱吻的形状通常是龙头鱼身或龙首鱼尾,造型较为夸张。鸱吻最早是作为防火的象征出现在建筑上,后来也逐渐成为建筑等级和装饰的重要元素。它可以保护正脊两端的结合部,防止雨水侵蚀和火灾蔓延。
屋面构件
- 博风板:也叫搏风、搏缝板或封山板,在宋朝时就被称为博风板。常常用于古代歇山顶和悬山顶建筑中,这些建筑的屋顶两端会伸出山墙之外。为了抵御风雪,人们用木条钉在檩条顶端,同时它也能起到遮挡桁(檩)头的作用。
- 山花板:在中国古代歇山顶建筑里,是覆盖屋顶两端三角形山面的木板,紧挨着博风板,上面常常雕刻有花饰。也有采用玻璃贴面来代替山花板和博风板的做法。
- 博脊:是一种建筑构件。在我国古代建筑物中,歇山顶在山花板与其下山面屋面相交处平置的脊就称为博脊。
- 钉帽:在古建屋面檐口处,为了固定檐头的瓦使其不至于松动脱落,会钉上瓦钉。但因为金属瓦钉容易进水生锈,所以工匠们烧制了瓦顶帽来盖住瓦钉处,这就是钉帽。
- 瓦当:在古代中国建筑中,是覆盖在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物,可以防止雨水倒灌。
- 滴水:主要的作用是防止雨水回流。一方面能有效防止雨水对檐椽的侵蚀以及雨水渗入屋内;另一方面可以防止雨水对建筑物台基的冲刷区域过宽,让从屋顶上流下的雨水只落在屋檐顶正下方的有限区域内,从而较好地保护台基平整和墙基的稳定,延长建筑的寿命。
- 瓦当和滴水,一个防止雨水倒灌,一个引导雨水下流,都是为了保护屋檐,避免椽子腐烂。从使用价值上看,瓦当与滴水实现了完美的配合。
椽飞构件
- 大连檐:在清式建筑大木作中是一种构件,宋式则称作“小连檐”。它位于屋檐檐头,安置在飞椽之上,其上皮是瓦口木,呈三角形断面。长度能达到仔角梁端头,会随着翼角翅起而缓缓上升。
- 飞椽:在大式建筑里,为增加屋檐挑出的深度,在原有圆形断面的檐椽外端,要加钉一截方形断面的椽子,这就叫“飞椽”,也被称作“飞檐椽”。在宋代时称“飞椽”为“飞子”。飞椽的长短根据出檐深度的需要而定。
- 檐椽:即屋檐上的椽子,通常断面是圆形,所以也叫“圆椽”。架在老檐檀和檐檀之上,用来承挑屋檐。
- 平板枋:处在柱头和大额枋之上,起到连接柱子的作用,以稳定柱网之间的连接。大额枋:“檐柱与檐柱之间的联络构件”被称为大额枋(依据《清式营造则例》),是横向拉拽构件,上面安装平身科斗拱,是抬梁式梁架所必需的。
- 由额垫板:清式建筑大木作构件,是大额枋向小额枋过渡的一种做法。
- 小额枋:明清建筑特有的做法,位于大额枋下面,与由额垫板结合。其长度与大额枋相同,但断面尺寸明显小于大额枋,到角柱时有出头与不出头两种做法。与大额枋有相同的作用,而小额枋是由宋式建筑的由额演变而来。
- 上槛:也称“替桩”,俗称“门框”,位于两柱间的檐枋或老檐枋之下,是大小式建筑门窗最上层的木框。
- 菱花隔扇:是指隔心部分采用菱花图案的隔扇,一般用于外檐门窗之中。菱花隔扇的等级很高,只有在皇家的宫殿、园林、坛庙、帝陵和高等级寺庙建筑中才可以使用。菱花的具体样式有多种,其中以双交四椀、三交六椀最为常见。
- 绦环板:隔扇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设置在裙板之上或之下。
热门推荐
如何解除租赁合同合法
从《天蚕变》到《武状元苏乞儿》:徐少强的经典角色与不朽记忆
肺结节手术后如何尽快康复
三个月宝宝咳嗽怎么办?原因分析与应对指南
什么是通过锻造和轧制的加工方式?这种加工方式的优势是什么?
AI + Design,探索 AI产品界面设计范式
身体各部位出汗原因及应对方法:从额头到全身,全方位解析与缓解方案
PTC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与温度曲线分析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三低一高"特征
《资治通鉴》中的彭城之战:刘邦的失败与转机
如何判断八字命理师的专业水平
建筑消防技术员简历教育背景撰写指南
如何选择合适的韩漫网站-探索韩漫平台的类型、功能及版权问题
随手挤个痘痘,差点送去ICU!痘痘到底该怎么正确处理?
永嘉之乱:汉胡民族矛盾引发的西晋衰亡
秦惠文王嬴驷:一位雄才大略的战国君主
家庭隔音装修材料选购指南:三种常见材料的特点与应用
因食品安全问题提起民事诉讼,诉状该如何写
汽车轻量化结构的优化设计分析
稻壳二氧化硅的多重功效与应用领域
研究揭示:产前暴露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会影响雌性后代生育能力
如何通过K线组合判断价格涨跌信号?(图解)
中科院研究揭示:5600万年前全球变暖期间野火活动存在显著区域差异
73年大数据看中国冷暖之变 “全球沸腾”时代已至该如何应对?
上班族太忙没时间健身?3个时间段利用好,时间不用挤也会有!
脂肪肝如何形成?教你改善与治疗
室内设计大变革:AI是助力还是抢班夺权?
白鹿疑正式单飞,合约到期不续传闻,于正回应:不妨碍前进道路
彭德怀与麦克阿瑟之间的战略博弈,谁才是真正的军事天才?
揭开TGV封装新纪元:微晶玻璃的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