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流口水氾濫成災,收涎了為什麼還是一直流口水?
婴儿流口水氾濫成災,收涎了為什麼還是一直流口水?
婴儿流口水是许多新手父母都会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在宝宝4个月左右时,口水会突然增多。这种现象究竟是正常的生理发展过程,还是可能存在健康隐患?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婴儿流口水的原因、正常与异常状况的区分,以及科学的处理方法和训练建议。
婴儿在4个月大的时候,台湾传统仪式中有一个"收涎"的环节,全家人都会参与。这个仪式虽然给予婴儿祝福,但实际与婴儿是否会流口水并无关联。因为婴儿流口水是生理构造发展的自然过程,4个月左右的宝宝正好进入口水分泌旺盛期,这种情况通常在宝宝2岁之前会逐渐减少,具体时间取决于宝宝的发育速度。
所以,宝宝流口水是正常情况,父母无需特别担心,但要注意婴儿口水的护理,要记得定时擦拭,别让口水一直往外流,造成脸部、颈部与衣服都湿湿的,以免引发湿疹或口水疹。
婴儿流口水的原因
婴儿在某一时期口水量会突然增多,这个时间点大约在宝宝长到3、4个月左右。之所以口水不能好好吞进,总是不断溢出口腔,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宝宝口腔发展尚未完全,口腔深度仍浅,好比浅盘子装不了太多的水,于是口水量来不及吞咽但一直增加的情况下,势必会满出来往外流。
婴儿流口水各阶段
0到3个月:口水较少
由于新生儿唾液腺尚不发达,所以口水量少,而且这时期喝母乳或配方奶不需要唾液中的唾液酶帮助消化。4到6个月:口水渐增
这时候的宝宝除了喝奶以外,已经可以开始搭配辅食,淀粉类的食物会刺激唾液腺分泌口水。同时,这时期的宝宝口腔较小较浅,溢出的口水来不及吞下便会流出嘴巴外,滴滴答答地淌了满脸。7到18个月:口水泛滥
这时期刚好宝宝在长牙,刺激面部的三叉神经,因此会增加唾液的分泌量,口腔又还没发展到能顺利吞咽,所以口水会哗啦哗啦地流。2岁之前:停止流口水
宝宝牙齿越长越多,口腔肌肉逐渐发育成熟,吞咽功能也越发熟练,自然不会一直流口水。
婴儿流口水的正常与异常状况
婴儿流口水的正常状况
虽然婴儿会一直流口水,父母得一直擦拭或不停更换围巾,但在2岁之前都算是正常现象,只要渡过这段成长的过渡期,宝宝发育成熟,口水量就会减少。而且,其实宝宝的口水也有一些正面功效:
- 口水能清洁牙齿,预防蛀牙
- 唾液中有消化酶,这是最佳的消化酵素
- 唾液能软化固态食物,保护口腔且中和胃酸,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
- 协助吞咽
婴儿流口水的异常状况
有时流口水是宝宝疾病的征兆,像是突然流大量口水或超过2岁仍持续有流口水的情况,最好带宝宝到医院让医生诊断。以下列举一些异常状况,父母千万不可轻忽:
- 嘴唇、口角周围出现水泡,这可能也是口腔炎的征兆
- 如果流大量口水的同时并发咳嗽、流鼻水等症狀,可能是喉咙发炎、吞咽困难
- 如果宝宝长期软弱无力,平常喝水或吸奶吸力较差,运动发育迟缓、痴呆的话,就要注意是不是有先天性的脑部疾病
建议若出现以上症状,应该先就診让医生确认情况,检查口腔有无异常病症或吞咽功能出问题,若真的出现异常状况的话,也能及早接受治疗。
婴儿流口水的处理方式
虽然婴儿流的口水是有益处的,但家长还是要经常帮宝宝擦拭多余的口水,让宝宝的脸与脖子保持干爽,而护理宝宝嘴边的肌肤也很重要,避免出现湿疹或口水疹。
- 以柔软的纱布巾等,轻轻按压、吸收婴儿脸上泛滥的口水,避免细菌滋生,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大力擦拭,宝宝的肌肤是很柔软的。
- 由于一直流口水一直擦拭,因此家长要注意维持宝宝口部肌肤的清洁,同时也要搭配天然保湿成分,舒缓、护理脆弱的唇部,以免造成肌肤受损。
- 建议家长可以帮宝宝围围兜兜,以防口水渗进衣服,长时间贴合肌肤,滋生细菌及臭味,围口水兜或一般布料兜兜都能让爸妈随时清洁宝宝嘴边的口水。
加强宝宝吞口水的训练方法
父母可以训练宝宝的咬合能力,反复练习吞口水等相关动作,早一点让宝宝顺利吞咽,就不会一直流口水"做水灾"啦!简单的训练方式有以下几种:
- 副食品的選擇:"什麼時間該吃什麼樣的食物"這是讓寶寶學會嚼食與吞嚥等基本能力的要訣,例如寶寶正在長牙或表現出口部想磨東西的樣子,那麼就該給予一些需要咀嚼或能磨牙的食物,藉此訓練寶寶口部的基本能力。
- 器具的使用:利用各种餐具器皿练习吃各种副食品,实战演练能让宝宝熟悉口部功能,例如使用奶瓶宝宝要运用含跟吸的能力,用汤匙吃副食品则会训练上下唇闭合,长大一点改用鸭嘴瓶与吸管时能加强训练抿唇能力,这些训练方式,最后是要让宝宝学会用杯子喝水且水不会从嘴角漏出来。
当婴儿口腔肌肉发展成熟,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学会吞咽口水,自然会减少口水外流。家长如能一步步进行训练,自然会减少口水外溢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