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智能监控助力警方打击犯罪:技术、应用与挑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智能监控助力警方打击犯罪:技术、应用与挑战

引用
光明网
10
来源
1.
https://world.gmw.cn/2025-01/15/content_37798491.htm
2.
https://www.sohu.com/a/813032172_121188207
3.
https://www.sohu.com/a/852380003_319728
4.
https://cloud.baidu.com/article/3324341
5.
http://paper.people.com.cn/rmlt/pc/content/202412/17/content_30051004.html
6.
https://www.bingbai.cn/solution/intelligent-city/intelligent-policing
7.
http://www.phcppsu.com/news/show.aspx?id=9972
8.
https://docs.feishu.cn/v/wiki/IE9mwpn6JiZk4ykVVZ6c6w2Dnue/ai
9.
https://www.letsclouds.com/news/korean-ai-surveillance-system
10.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33906

智能监控系统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现代执法方式。通过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智能监控不仅提高了执法效率,还为预防和打击犯罪提供了新的利器。然而,随着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伦理挑战。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应用场景、伦理问题等多个维度,全面探讨智能监控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展望。

01

技术原理:智能监控如何助力警务工作

智能监控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三维建模、视频分析、机器学习等。通过这些技术的融合应用,智能监控能够实现对城市空间的全方位监控和异常行为识别。

例如,冰柏科技的全自研Mirauge3D全自动三维建模引擎,可以实现城市级三维模型的自动化重建与数据更新。基于这些高精度的三维模型,警方可以在系统平台上集成各类信息化数据,构建警情数据库,并实现可视化分类的警情分析、查询、批量编辑等功能。

在视频监控方面,智能监控系统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实现对监控视频的实时分析,自动识别异常行为并及时发出报警。这种智能化的监控手段不仅提高了执法效率,还有效预防了犯罪的发生。

02

应用场景与案例:智能监控在打击犯罪中的实际效果

智能监控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已经涵盖了多个场景,从犯罪侦查、视频监控到预测性警务,其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在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率先推动以专家系统形式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犯罪侦查。例如,美国国家暴力犯罪分析中心开发的“侧写者”系统,基于犯罪侧写员经验和研究,汇聚来自犯罪现场处置、暴力犯罪逮捕计划报告等FBI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犯罪模式分析,寻找已知或未知犯罪人线索,并对犯罪预防策略进行有效性评估,为侦查人员提供咨询建议。

在视频侦查中,机器学习在特征提取、对象识别、行为分析、实时监控等方面具备天然优势。FBI投资10亿美元研发的“下一代识别系统”(NGI),各州警方加大对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视频与图像监控、自动车牌读取、无人机巡查等领域开发部署。“场景理解”是美国国家司法研究所重点资助的人工智能研发方向之一,旨在实现无人工干预下识别视频中正在进行的犯罪活动,如“一个人拔出手枪向商店橱窗开枪”。电子前沿基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美国约849个警察局采用人脸识别,约35个警察局采用视频分析。

机器学习重新定义美国刑事执法中的“取证”,显著提升侦查人员对物证的识别和解释能力——深度学习模型经过训练可识别复杂数据集中的模式和异常,提升DNA、指纹、虹膜、语音分析等的灵敏度、准确性,美国警方将其应用于悬置多年的性侵、凶杀、失踪等冷案分析,2018年成功查获在1970至1980年代犯下数十宗性侵与杀人案的“金州杀手”。此外,基于神经网络的犯罪现场照片和视频分析工具可突出显示隐藏的武器、细微的斗争迹象等可能被人眼忽略的细节。2012年至今,非营利公司索恩与美国警方合作,开发具备机器学习功能的聚光灯(Spotlight)软件,扫描互联网、暗网色情广告,自动查找失踪儿童并标记高风险广告,据称为警方减省60%人口贩卖调查时间。索恩还发起阿耳特弥斯项目,扫描网上历史聊天记录发现潜在儿童性侵者。

与此同时,问题导向警务、情报主导警务、热点警务、社区警务等思想与改革运动勃兴,预测性分析等机器学习方法与美国警务改革发展潮流相契合,有助于发现隐藏的犯罪模式和趋势,实现更积极主动的犯罪预防。2010年前后,洛杉矶警察局和纽约警察局率先开展犯罪时空预测实验。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布兰廷厄姆教授技术支持下,将过去10年内刑事案件记录汇总成为数据集用于训练算法,以深具地域预测性特质的财产犯罪(入室窃盗、汽车窃盗)进行试验,基于犯罪类型、犯罪地点和犯罪时间进行预测,为警方重点巡逻犯罪热点时空提供前瞻性建议、降低犯罪率和受害率,之后延伸至重大枪支凶杀案、帮派犯罪等不太受地域规律和熟悉特性限制的犯罪种类。值得关注的是,鉴于试验成果相对成功,洛杉矶警局与布兰廷厄姆教授共同开设创业公司PredPol,目前已成为市场龙头,号称“美国每33人中就有1人受到PredPol公司提供的安全保护”。万国商业机器公司(IBM)与孟菲斯、纽约警察局合作,推出蓝色镇压(Blue CRUSH)计划,基于SPSS预测分析揭示毒品、武器、卖淫等潜在犯罪趋势,标识废弃住房等影响犯罪趋势的

03

伦理与隐私问题:智能监控带来的挑战

然而,智能监控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诸多伦理和隐私问题。例如,美国《华盛顿邮报》的调查发现,已有75家警察局确认在办案时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面部识别工具。然而,其中12个州的15家警察局仅凭这一项证据确定嫌疑人,已造成至少8人无辜被抓。在这些冤案中,办案警察屡屡违规,包括未核查不在场证明、过度依赖有问题的证人证词、未能收集关键证据、忽视嫌疑人的体貌特征等。

此外,智能监控还引发了对个人隐私的担忧。AI系统需要大量的数据来进行训练和推理,而这些数据中往往包含大量的个人隐私信息,如身份信息、行为习惯、健康记录等。一旦隐私数据处理不当或被恶意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

04

未来展望:智能监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尽管智能监控在警务工作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其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技术方面,如何提高算法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减少误报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如何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共享,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从政策层面来看,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智能监控的使用边界,保护公民隐私权。同时,加强技术伦理教育,提高公众对智能监控技术的认知和理解,也是推动其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智能监控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警务工作方式。通过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智能监控不仅提高了执法效率,还为预防和打击犯罪提供了新的利器。然而,随着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伦理挑战。未来,如何在技术发展与隐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智能监控技术发展的重要课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