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滨海湿地:443只勺嘴鹬的“五星级驿站”
南通滨海湿地:443只勺嘴鹬的“五星级驿站”
2024年11月1日,江苏东台条子泥湿地,生态摄影师李东明在密密麻麻的鸟群中,发现了一只戴有黄色脚环的勺嘴鹬“EY”。这种嘴巴像小勺子的鸟类,在江苏滨海湿地补充能量、更换羽毛后,将继续向南飞,到更温暖的地区越冬。
勺嘴鹬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危”物种,是世界上最稀少的鸟类之一。《涉禽研究》(Wader Study)杂志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估算,目前勺嘴鹬的全球成年个体数量为443只,种群数量以每年5%的速度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这443只勺嘴鹬中,有50%-60%选择在江苏停歇,而南通的通州湾、如东等地则是它们的重要停歇地。每年春秋两季,这些小生灵都会如期而至,在南通滨海湿地完成迁徙途中的重要补给。
南通滨海湿地为何能成为勺嘴鹬的“网红打卡地”?这背后是持续不断的生态保护努力。
2019年,东台条子泥湿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成为我国第一处滨海湿地类型世界遗产。此后,南通多个湿地被列入国家重要栖息地名录,湿地保护工作驶入快车道。
在保护措施方面,南通实施了多项创新举措。最具代表性的是720亩高潮位栖息地的建设。这个原本用于围垦养殖的鱼塘,经过生态修复和改造,变成了迁徙候鸟的“五星级驿站”。在这里,勺嘴鹬等鸟类可以安心觅食、换羽,为接下来的迁徙储备能量。
互花米草的除治也是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这种入侵中国的外来植物严重威胁湿地生态平衡。通过持续治理,目前江苏已基本清除互花米草成片分布区,为鸟类创造了更好的栖息环境。
南通滨海湿地的保护成效显著。根据监测数据,勺嘴鹬种群数量的下降速度已从每年26%减缓到5%。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变化,更折射出中国在湿地保护方面的巨大努力和显著成效。
南通滨海湿地的保护故事,正是中国履行《湿地公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这片曾经普通的滩涂,如今已成为全球鸟类保护的重要阵地,见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