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南方:从第一炉铁水起步,迈向世界一流
中冶南方:从第一炉铁水起步,迈向世界一流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55年,从最初的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发展成为一家以钢铁工程为基础,涵盖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环保、智能制造等多领域的综合型工程公司。经过近70年的发展,中冶南方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在钢铁工业领域,从参与建设武钢一号高炉到打造千万吨级海上钢铁基地,始终站在行业发展的前沿。
与新中国共成长
1955年的第一个月,武汉院诞生于长江岸边。在透风的工棚里,没有资料可查,更无经验借鉴的工程技术人员们白手起家,用铅笔和图版描摹出武钢一期工程的蓝图。
3年后的9月13日,武汉院参与设计的武钢一号高炉喷涌出第一炉火红的铁水,这一天定格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起点。
武钢一号高炉投产庆典
七十年代初,武汉院受命建设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的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该工程是国内最早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建设而成的现代化轧机工程,不仅填补了当时的国内空白,更开创了中国冶金技术交流合作的先河。
武钢一米七轧制生产线
八十年代,作为湖北省第一批支援深圳建设的企业,以牵头单位和设计标准规范制定者的角色,全面参与深圳特区建设,完成了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首批工业区规划设计,以及城市主干道深南大道等标志性市政道路设计。
深圳八卦岭工业区
九十年代,武汉院相继参与了宝钢、首钢、鞍钢、沙钢、马钢、太钢等国内大型钢铁基地的规划与建设,承担了近百家钢铁企业的新建或改扩建设计,为我国进入世界钢铁大国行列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宝钢,设计了以宝钢1420、1550冷轧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点工程,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
在武钢,设计当时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炼钢厂——武钢第三炼钢厂,实现了国内转炉工程在产能和技术上质的飞跃。
武钢第三炼钢厂工程投产典礼
跨入新世纪,武汉院以技术总成方式,实施鞍钢冷轧2号线工程,在国内首次实现大型宽带钢冷轧生产线工艺、装备技术自主开发与集成,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首开先河,武汉院以总承包方式承担建设涟钢2200立方米高炉工程,仅用18个月,建成当时国内同类高炉中技术装备最先进的高炉,获得了冶金行业第一个工程总承包“金钥匙”奖,开启了中国冶金建设史上总承包建设模式的新纪元。
涟钢2200m3高炉
2004年3月12日,根据中冶集团的战略部署,按照“主辅分离、精干主体”的原则,武汉院采取分立方式,由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参加,组建了中冶南方,公司的体制和机制发生了根本改变,面貌焕然一新。
中冶南方总部园区
以领先技术推动行业进步
近七十年来,中冶南方始终自觉承担推动中国钢铁工业进步与发展的使命与责任,以领先的全流程、全产业链工程实施能力及工艺装备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享誉业界。
千万吨级海上钢铁基地——柳钢防城港钢铁基地
中国炉容最大的高炉——沙钢5800m3高炉
中国最大转炉——马钢320吨转炉
国内前三条无头带钢生产线——日钢ESP配套总承包工程
开创国内自主集成建设高产能及高等级产品大型立式炉连退生产线的先河——马钢合肥冷轧连续退火机组
在钢铁行业高质量转型升级的总体趋势下,践行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冶南方从钢铁冶炼工艺全流程入手,以技术的创新升级,推动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助力钢铁行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全球首次0.1毫米宽幅超薄无取向电工钢全流程生产——新钢新材0.1毫米宽幅超薄高牌号无取向硅钢项目
全球首条酸镀锌铝镁机组——太行钢铁ESP深加工工程
全球首个数智孪生料场——新余钢铁智能环保综合料场
采用中冶南方“智慧高炉解决方案”——宁钢2号高炉
全球首台高效超临界煤气发电机组——广西盛隆3x145MW超临界煤气发电工程
全球最大处理能力的混酸再生机组——福建青拓特钢有限公司不锈钢混酸再生机组
践行“一带一路”的国家倡议,积极拓展海外业务,经营足迹遍布东南亚、南亚、中东欧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业务实现常态化、规模化、韧性发展,带动中国标准、核心工艺技术及装备、施工建设、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的输出。
越南乃至东南亚地区最大的钢铁基地——越南和发榕桔1200万吨钢铁基地
中国企业在印尼投资建成的第一个长流程普碳钢生产基地——印尼德信700万吨钢铁基地
代表行业最高技术水平的硅钢生产机组——俄罗斯NLMK新能源汽车用高牌号电工钢项目
世界最大不锈钢连续生产机组——印度克罗美尼(CHROMENI)不锈钢项目
中冶南方向海外输出的首条高端热镀锌机组——土耳其TATMETAL热镀锌项目
塞尔维亚第一座蓄热式、超低排放的智能加热炉——河钢塞钢2250毫米新建3#加热炉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冶南方首推以设计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模式,以及融合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地下空间、风景园林、市政路桥等多领域、多专业的综合设计模式,托举城市发展梦想。
首创 “综合设计”模式——武汉光谷中心城
武汉市最美桥梁,获“中国钢结构金奖”——武汉市八一路延长线
国内一次性建设长度最长、一次性投资最大、体系最完整、纳入管线最多的综合管廊——珠海横琴综合管廊
深圳市中心城区第一条“海绵路”——深圳市后海湾填海区市政道路工程
集智慧路灯、智慧交通、智慧灌溉等众多应用场景于一体的科技示范道路——高新大道(三环线-外环线)综合改造工程
在能源环保领域,中冶南方全面践行央企责任,用领先技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污水污泥处理、固废处理、废气治理、环境修复领域,引领行业绿色发展。
亚洲最大垃圾总处理规模——深圳市宝安区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
国内烟气处理量最大的活性焦脱硫脱硝工程——广西盛隆2×360㎡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工程
长江大保护重点工程——宜昌田田化工公司遗留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工程
破解了焦化废水处理的世界性难题——湖北金盛兰焦化酚氰废水处理工程
全国固废协同处置种类最多的循环经济产业园——武汉千子山数智化循环经济产业园
依托自主核心技术,中冶南方在主业相关领域延伸产业链与价值链,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制造业务和气体运营业务,提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技术产品。
变频器
高端炭素材料
黄石气体15000Nm³/h制氧建设及运营
从亿元,到百亿元,再到数百亿元,日新月异的中冶南方,用持续创新发展的漂亮轨迹,展示着一个兼具实力与魅力的现代企业的蓬勃生机。
献礼新中国七十五周年华诞,
改制成立二十周年的中冶南方奋进在新时代。
着力成为国家责任的践行者、技术进步的引领者、产业创新的驱动者、美好生活的创建者。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向未来,中冶南方将紧紧围绕中冶集团“一创两最五强”奋斗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开创企业行稳致远良好局面,为中冶集团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