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眉山三苏家风:苏东坡诗词里的家庭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眉山三苏家风:苏东坡诗词里的家庭观

引用
腾讯
9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09A00PQN00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622A014Z600
3.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4-04/08/content_26051126.htm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19A09NAP00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DCKBOD0521E1EJ.html
6.
http://www.bhwang.cn/ly/m9ioo/03.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B%8F%E8%BD%BC
8.
https://tianfu.ljcd.gov.cn/show-491-11995-1.html
9.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4538977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句流传千古的词句,出自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仅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更体现了他独特的家庭观念。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东坡的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家庭情感和教育理念,展现了他独特的家国情怀。

01

家风传承:眉山苏家的教育理念

苏东坡的成长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的父亲苏洵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母亲程氏也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女性。苏家的家风以“读书正业、孝慈仁爱、轻财好施”为核心,这种家风深深影响了苏东坡的成长。

苏东坡在《三苏家风》中写道:“吾州之俗,盖有三代、汉、唐之遗风,而他郡之所莫及也。”这种优良的家风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更融入了他的诗词创作中。例如,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他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句话既是对人生经历的感慨,也是对兄弟情谊的珍视,体现了苏家“孝慈仁爱”的家风。

02

亲情表达:诗词中的手足之情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的关系尤为深厚。两人从小一起读书学习,后来又同年中进士,共同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在苏东坡的诗词中,描写兄弟之情的作品占据了重要位置。

《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苏东坡身在秦州,而弟弟苏辙则分散在战乱纷飞的山东、河南一带,音信难通。诗中通过戍楼上传来的更鼓声以及孤雁的哀鸣,描绘出战争导致行人稀少、荒凉凄清的边疆画面,直接烘托出诗人沉重而悲凉的心境。

而最著名的莫过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作于苏东坡与苏辙分别多年后,通过月亮的意象,寄托了对弟弟的思念之情。苏东坡的诗词中,月亮常常与悲欢离合相联系,这种意象的运用,体现了他对亲情的深刻理解。

03

家庭教育:苏东坡的育儿理念

苏东坡不仅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父亲。他的家庭教育理念深受其父亲苏洵的影响,强调读书正业、孝慈仁爱、轻财好施等家风传承。

在《洗儿诗》中,苏东坡写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首诗表面上表达了他希望孩子能平安顺遂地成长,实则蕴含了对官场现实的深刻讽刺和无奈。苏东坡并非真的希望孩子愚钝,而是用反讽的手法表达对官场潜规则的不满:在这个环境中,“愚且鲁”的人反而可能更容易升迁,而正直有才之士常遭排挤。

苏东坡的诗词中,不仅体现了对家人的深情,更展现了他对家庭教育的独特见解。他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但更重视品德的培养。在《和董传留别》中,他写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体现了苏东坡对物质与精神关系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高贵不在于外在的华丽,而在于内心的修养。

苏东坡的诗词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他家庭观念的体现。通过这些诗词,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苏东坡:他既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也是一个深情的父亲和兄弟。他的家国情怀和教育理念,至今仍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