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坝建设真的会阻碍鱼类洄游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坝建设真的会阻碍鱼类洄游吗?

引用
网易
9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KL0TF70516DHVE.html
2.
https://www.sohu.com/a/787180354_100146324
3.
https://www.sohu.com/a/807977684_123710
4.
https://www.ylxw.com.cn/sdbd/2024-12-05/1233017.html
5.
http://www.shidicn.com/sf_1DFABD49826F42D99435AF3B59902612_151_FCA5ADF5132.html
6.
https://www.mai-vision.com/newsshow_28.html
7.
https://fly63.com/tool/purine/
8.
https://news.hubeidaily.net/pc/c_3443638.html
9.
https://hwc-global.com/post/12244.html

“伊犁河水翻波浪,灌溉着牧场和农庄……”这首王洛宾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的《亚克西》,后来被歌手刀郎翻唱,火遍大江南北。

大河西去,浩浩荡荡。

这是伊犁人的母亲河,浇灌着这片广袤的土地。伊犁河里生长着各种鱼类:高山鱼、鲢鱼、鲫鱼、鲤鱼、草鱼、白条、大头鱼、青黄鱼等。

当年,伊犁河水美鱼肥,名扬四方。

其中,青黄鱼是伊犁河鱼类中一个令人无法忽视的存在。

如今,伊犁河上的年轻渔人们,已经很多年没有捕获过青黄鱼了,对于他们来说,青黄鱼更像是父辈口中一个讲述了很多遍的传说。

青黄鱼学名裸腹鲟,鲟科、鲟属鱼类,在全世界仅自然分布于黑海、亚速海、里海和咸海以及一些河流,数量稀少。上世纪30年代“定居”伊犁后,伊犁河便是裸腹鲟国内唯一的自然栖息地。

在这条河里,裸腹鲟的命运跌宕起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年可捕捞几十吨;80年代,平均每年可捕捞40吨;到了90年代末,仅有几十尾;再到本世纪初,一年只能捕捞十几尾。

如今,国内已知的裸腹鲟野生原种只有11尾,5尾雌鱼和6尾雄鱼。它们都待在位于巩留县的一个繁育基地里。

新疆水利发展投资(集团)水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伊犁事业部增殖保护站负责人罗治远说,裸腹鲟12—14年才能首次达到性成熟,且每两年产一次卵,对于它的人工繁育科学实验像一个“漫长的梦”。

好在,梦想开花了!

2024年6月,伊犁首次实现规模化繁育裸腹鲟,并取得阶段性重大突破。

2024年11月18日,3万尾子一代人工繁育的裸腹鲟鱼苗重新增殖放流到伊犁河。

这是多年之后,伊犁河青黄鱼的一次盛大“回归”。

从远道而来到“定居”,从频频可见到难得一遇,从丰产丰富到濒危珍稀,再到绝处逢生,直至重燃希望,裸腹鲟在伊犁河的生存机遇值得我们回溯。

01

洄游:鱼类的生存本能

裸腹鲟的遭遇并非个例。在全球范围内,许多鱼类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而这一切都与人类在河流上修建的大坝密切相关。

鱼类的洄游是一种经过千万年演化形成的生存策略。通过周期性的长距离迁徙,鱼类能够找到更适合繁殖、觅食和越冬的水域,确保种群的延续。例如,著名的三文鱼需要从海洋洄游到淡水产卵,而中华鲟则要从海洋进入长江等淡水河流产卵。

02

大坝:洄游之路的“拦路虎”

大坝的建设虽然带来了电力、防洪等经济效益,但也对鱼类的自然迁徙造成了严重阻碍。高耸的坝体阻挡了鱼类的上行路线,而水流条件的改变也影响了它们的生存环境。以三峡大坝为例,这座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全长3335米,坝顶高185米,蓄水位可达175米,如此庞大的结构无疑对鱼类的自然迁徙构成了巨大障碍。

03

突围:生态鱼道的创新设计

面对这一挑战,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设计了多种解决方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生态鱼道。生态鱼道通过模拟自然环境,为鱼类提供了一个安全、可行的通道,使它们能够顺利通过大坝等障碍物。

生态鱼道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阶梯式鱼道:由一系列小池塘或阶梯组成,鱼类可以逐级跳跃或游过这些小池塘。

  2. 斜坡式鱼道:一个连续的斜坡,通常有一些障碍物或结构来减缓水流速度,使鱼类能够逆流而上。

  3. 自然型鱼道:模仿自然河流的形态和流速,通常包括一些石块、植被等,以提供更接近自然环境的通道。

  4. 电梯式鱼道:利用机械设备,如升降机,将鱼类从下游运送到上游。

以三峡大坝为例,其生态鱼道设计充分考虑了目标鱼类的习性。采用阶梯式设计,通过一系列小池塘和阶梯,使得鱼类可以逐级跳跃或游过。同时,设计中尽量模仿自然河流的形态和流速,以便鱼类能够更容易适应。此外,还配备了先进的监测设备,对通过鱼道的鱼类进行实时监测和研究,以便不断优化设计。

在美国哥伦比亚河,邦尼维尔大坝等工程也采用了类似的生态鱼道设计,主要目标是保护太平洋鲑鱼这一重要渔业资源。通过提供安全的迁徙通道,有助于恢复和增长渔业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04

保护:人工繁育与增殖放流

除了建设生态鱼道,人工繁育和增殖放流也是重要的保护措施。以裸腹鲟为例,通过持续的人工繁育研究,2024年首次实现了规模化繁育,并成功放流3万尾鱼苗,为这一濒危物种的生存带来了新的希望。

05

展望:平衡发展与保护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保护措施的加强,一些积极的变化正在发生。据有关部门发布的《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2023年)》,长江流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监测到的土著鱼类比2022年增加了34种,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也有所改善。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仍处于低位,一些旗舰物种如中华鲟仍极度濒危,长江鲟自然种群尚未恢复。这提醒我们必须持续努力,不断优化保护措施,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大坝建设与鱼类洄游的矛盾,本质上是人类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冲突。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优化,我们完全有能力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正如裸腹鲟在伊犁河的重生故事所展现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为这些珍贵的水生生物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