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心梗高发!专家详解家庭自救与预防要点
冬季心梗高发!专家详解家庭自救与预防要点
随着冬季的到来,心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据统计,冬季心梗发病率较其他季节高出数倍,且近年来呈现年轻化趋势。专家提醒,了解心梗的早期症状和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对于降低心梗致死率至关重要。
心梗的早期预警信号
心梗发作前,身体往往会发出一些预警信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杨柳指出,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
- 胸痛或胸闷,可能放射至左肩、臂部
- 乏力、心悸、睡眠质量下降
- 头晕、恶心、冷汗
- 呼吸困难或气短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不典型的症状,如上腹痛、牙痛、喉咙痛等。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痛觉反射可能不敏感,更容易延误病情。
家庭环境下的自救措施
一旦发现疑似心梗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镇静,立即拨打120:切勿自行就医,以免加重病情。
让患者躺下休息:减少活动可以降低心脏负担。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让其保持半坐位,避免平躺导致呼吸困难。
监测生命体征:如有条件,使用血压计和脉搏血氧仪监测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这些信息对医生诊断很有帮助。
合理用药:对于已确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药物缓解症状。但要注意用药安全,避免过量。
准备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科学预防是关键
预防胜于治疗。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及专家建议,以下几点预防措施值得重视:
健康饮食: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选择全谷物,限制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
适度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步走、游泳或骑自行车。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指数(BMI),避免肥胖。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管理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应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指标。
注意保暖:冬季外出时做好保暖措施,特别是头部和手部。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减压:学会调节情绪,避免长期处于高压状态。
心梗虽然凶险,但通过提高警惕、掌握自救知识和采取科学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发病风险。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关爱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