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轩揭秘《蛟龙行动》水下训练惊魂时刻
黄轩揭秘《蛟龙行动》水下训练惊魂时刻
《蛟龙行动》是《红海行动》的续作,由林超贤执导,黄轩、于适、杜江等主演。影片讲述了中国海军在深海战场对抗敌方超级潜艇的故事。为了真实还原深海作战场景,演员们接受了严格的军事级别潜水训练。拍摄过程中,导演林超贤坚持亲自下水拍摄,确保每一个镜头的完美呈现。电影的制作成本高达10亿元,剧组耗时17000小时打造了4艘1:1潜艇模型。然而,这样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却遭遇排片困境,首日排片占比仅6%,黄金场次占比4.2%。
黄轩:从陆地到深海的挑战
黄轩在片中饰演蛟龙小队的队长孟闯,一个刚毅严谨、不苟言笑的特种兵。为了演好这个角色,黄轩进行了长达8个月的训练,包括体能、战术、枪械、潜水等多个方面。他坦言,这是他从影以来训练强度最大的一次。
作为“蛟龙”的队长,黄轩介绍自己的队员们,“全员都是健身狂魔,我们天天都在练,自己‘卷’自己,演员休息室里放着各种蛋白粉,感觉像进入了健身训练营。我们每次到现场都是高度专注的状态,一天演下来你就感觉全身的肌肉都是紧绷的,因为你要达到那种紧张的状态,你要全身都得使出一种力量,呼吸、肌肉状态、面部神情都会耗费精力。有时候拍完一天回去,感觉好像也没干什么,但是就特别疲惫。”
首次接触这一电影题材拍摄的黄轩表示自己在拍摄过程中常常大受震撼,“我其实没拍过现代战争题材的电影,这些枪械武器对我来说是非常新鲜的,也是陌生的。电影里这种现代军事士兵的装备这么的丰富,任何小器械都非常细致。”
极限挑战:水下训练的惊魂时刻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影片的制作过程,影片团队于24日发布了“水下蛟龙”特辑,演员于适在特辑中为大家讲述了潜水戏背后精彩而艰辛的故事。
为了真实地还原潜水场景,演员们经历了近乎“恐怖”的军事级别潜水训练。拍摄期间,训练与拍摄交替进行,严格遵循课程表。潜水教练采用“偷袭式教学”,在不经意间抢走演员们的潜水面镜和氧气罐,旨在通过这种方式让演员们体验潜水中的紧张与刺激,培养他们在极端情况下的强大内心。通过这样的训练,最终所有参与水下戏份的演员都获得了专业的潜水证书,令人钦佩。
尽管经过了如此严格的训练,拍摄过程中的危险始终存在。演员蒋璐霞的一次意外经历就让人心惊不已。她在拍摄时险些窒息,回想起那一刻,她表示:“当时我氧气瓶里一点气都没有了,还吸了三口水。我背着70余斤的浸水装备往外逃,但发现根本没有力气。这种恐惧感到现在想起来还是会起鸡皮疙瘩。”这样的经历不仅彰显了影片制作的艰辛,也让我们更加期待成片的精彩。
林超贤:追求极致的“魔鬼导演”
被称为“魔鬼导演”的林超贤,这次依然没让演员们好过。黄轩、张涵予、杜江、蒋璐霞等演员都曾与他合作,这次再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到危险的深海拍摄,演员们的付出让影片更加真实动人。
林超贤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手法,将一部动作片拍出了新的高度。他不仅在剧情上精心设计,还特别注重细节的真实感。从枪战到追逐,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紧张刺激的气息。而这些精彩镜头的背后,则是整个团队无数次的排练与尝试。他们追求极致的精神令人敬佩,也使得影片中的每一帧画面都显得格外珍贵。
中国首部潜艇电影:10亿投资打造国之重器
《蛟龙行动》是中国首部潜艇电影,剧组耗时17000小时打造了4艘1:1潜艇模型。每艘潜艇长120米,宽11米,高16米,体积庞大到无法在任何一个摄影棚内拍摄,最终只能在青岛的室外基地进行拍摄,甚至在拍摄期间引发了青岛市民的猜测和关注。
“我觉得每一个大国,都应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潜艇电影。”林超贤表示,“我们今天的中国,应该也要有一部属于我们的潜艇电影,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排片困境:优秀国产电影需要更多支持
然而,这样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却遭遇排片困境。首日排片占比仅6%,黄金场次占比4.2%。这样的排片比例,让很多观众都无法在合适的时间观看这部电影。
“如果这种反映海军的电影这样被埋没,以后谁还会再拍这种题材呢?”一位影评人表示,“中国电影需要更多像《蛟龙行动》这样的重工业电影,才能真正提升电影品质,吸引观众回到影院。”
让我们一起支持这部优秀的国产电影,让更多人有机会欣赏到这部展现中国海军风采的力作。只有这样,中国电影才能真正实现良性发展,为观众带来更多优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