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文史之乡的守望者】吕晓艳和韩城花馍的不解之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文史之乡的守望者】吕晓艳和韩城花馍的不解之缘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986670

在陕西韩城,有一种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的传统美食——韩城花馍。它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的传承。今天,让我们走进韩城古城的一家普通花馍店,聆听店主吕晓艳与花馍之间的不解之缘,感受她从低保户到非遗传承人的蜕变之路。

九月的韩城古城格外静谧古朴,散发着秋日的迷人魅力。坐落在古城金城大街上的“韩情馍馍”花馍店天刚亮就已经开门,迎接一天繁忙的工作。这些天,店主吕晓艳正在准备实施一个“大项目”,临近国庆,她想制作一款六层高带有国庆元素的花馍。伏坐在小小的案板前,只见吕晓艳娴熟地揉捏面团,擀出六张厚度均匀的圆形面饼,随后再围绕一圈捏出了花辫造型。做好了花馍的主体,最难的就是插在花馍最上面的国旗,为了展现出红旗飘扬的样子,吕晓艳提前打印好了模版,经过多次尝试制作,终于有了大体的模样。

“我就做一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花馍。红旗不好做,我以前就没有做过,昨天晚上为做这个红旗,做了五个小时,现在感觉做的还差不多。”韩城花馍非遗传承人吕晓艳说。

小小的花馍店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精美的花馍,仿佛吕晓艳的一枚枚功勋章,讲述着她从一名低保户成长为花馍非遗传承人的故事。从铜川嫁到韩城的她,原本平凡的日子却也过的有滋有味,然而谁曾想家中遭遇变故,让这家里背负了沉重的债务。为了改变家里的贫困现状,2017年吕晓艳在市总工会的帮助下,她积极学习花馍制作技艺,并在古城开了这家制作花馍的店。从一开始的“一无所知”,到如今没有任何花馍造型能难倒她。

“党的政策现在这么好,我以前都是低保户,经过政府的帮助,我开了这个花馍店,我要供三个学生,家里还有一个残疾人需要照顾。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所以我做了这个红旗,咱都生在红旗下,感觉到很高兴。”吕晓艳说。

如今,作为韩城花馍非遗传承人的吕晓艳,不仅改变了家庭贫困的状况,更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一生的事业,她心里始终铭记,正是因为在国家政策帮扶下才有了今天的一番成就。为此,她始终牢记着自己的初心,蒸出好花馍的同时,更要把花馍文化宣传好,带动更多人学习制作花馍,共同传承与弘扬这一传统文化。自去年开始吕晓艳便利用闲暇时间来到全市的中小学,为孩子们讲述花馍故事和花馍文化,并教他们制作各式造型的花馍,不少孩子们被花馍的魅力深深吸引。在手把手的教学中,真正实现着传承和发扬。

“我觉得吕老师教的特别特别好,她每周都会来我们学校给我们认真地教花馍,目前我已经学会了鱼、兔子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而且学花馍我还了解了很多很多传统文化知识,还培养了我的专注力和想象力,我不仅提高了做花馍的手艺,在家里还能帮父母和爷爷奶奶一起捏这些花馍,过节的时候大家都夸我花馍捏的非常好。”新城三小学生董宇曦说。

“在吕晓艳老师的课堂中,学生通过对花馍的学习,不仅让他们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而且让学生们更加懂得如何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新城三小老师华敏说。

经过两天忙碌的制作,国庆元素花馍进入了收尾阶段,主体和各种配饰都完全晾干后,吕晓艳开始了调试和搭配,一层一层主体叠加好之后,插满牡丹、柿子、寿桃、福袋、葫芦等各种花馍造型,以及两边“不忘初心、珍爱和平”的文字造型,最顶上一面鲜红的国旗和“75”的数字造型,代表着吕晓艳对祖国满满的热爱和祝福。看着最终的成品,她的心里满是骄傲和自豪。

“做了这一款祝福祖国的花馍,我感觉到非常地自豪和光荣,祝愿祖国母亲繁荣昌盛、越来越强大。”吕晓艳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