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歙县:六水回澜地 古韵徽州间
安徽歙县:六水回澜地 古韵徽州间
南宋诗人赵师秀曾用诗句描绘徽州:“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处处楼台藏野色,家家灯火读书声。”千百年来,徽州以其独特的山川地貌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
作为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的徽州古城,五峰拱秀,六水回澜,自秦朝建城以来,一直是郡、州、府治所在地,形成了独特的“城套城”格局。古城内的古桥、古塔、民居、祠堂、牌坊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卷。
徽州府衙是古城的核心建筑,始建于隋义宁年间,现存建筑为2009年按明弘治年间规制重建。府衙内部采用廊院式布局,以中轴对称、左尊右卑和前衙后邸为基本原则,保存着大量具有明代特征的木结构建筑实物,如月梁、梭柱、平盘斗、丁头拱、覆盆基、编苇夹泥墙等,堪称徽派建筑的典范。
徽州古城景色(无人机照片)。(歙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歙县文旅部门推出沉浸式实景演出《徽州府有喜》,通过行进式演出,让游客在欣赏古建之美的同时,深入了解徽州的历史文化。此外,古城内的许国石坊、渔梁坝等历史遗迹,也见证了徽州文化的辉煌。
许国石坊是全国现存唯一的“八脚牌坊”,历经500余年依旧屹立不倒。石坊上精美的雕刻艺术,体现了徽州石雕技艺的最高水平。渔梁坝则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的拦河坝,见证了徽商的兴起与繁荣。
徽州古城内的“八脚牌坊”(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樊成柱 摄)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内,3万余件文物展品展现了徽州文化的灿烂成就。从新安画派到徽州三雕,从新安医学到徽州商帮,徽州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歙县共接待游客828.79万人次,同比增长14.4%,展现了徽州古城在文旅融合中的强劲发展势头。
这座没有屋顶的徽文化大地艺术馆,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这幅千年山水画卷,感受古与今的碰撞与交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