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南国佛山南风古灶景区新年引游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南国佛山南风古灶景区新年引游人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RAILRKB0534BDN7.html

“给我一整天,还你一千年”。2月15日(年初六),走进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被称为陶瓷活化石的南风古灶景区。只见景区的马槽瀑布前红男绿女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照相留影的,舞狮、变脸表演的,一派春和景明。

南风古灶景区位于著名的南国陶都石湾,集旅游、观光、生产、习艺、研讨、参与、购物于一体。景区是围绕着南风灶、高灶、高庙、林家厅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立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汇聚了山公微雕、古作车拉坯、拍大缸、打草鞋等传统工艺精华,又集合了舞狮、武术、粤剧、剪纸等民间艺术精粹,每天都吸引了大批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这个世界陶文化圣地寻陶根,找陶魂,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2019年12月,南风古灶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核心物项:南风灶和高灶石湾龙窑主体构筑(包括地基、窑炉炉头、窑室、窑尾、窑棚)。南风古灶和高灶,五百年来窑火不绝、生产未断,世界罕见,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南风灶建于明正德中(1506—1521),近五百年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其为世存一存用,最古之薪龙窑。龙窑之称是源于窑,依山而建,其身长324.4米,内长30.87米,犹如一条龙下降众,故其民则谓之“龙窑”。石湾人称为“灶”。龙窑,以窑头柴者如旧家里柴炊爨之灶也,且陶皆以龙窑烧物可,其觉龙窑犹家之“灶也要。加此龙窑之灶口正对南方,且灶尾榕荫,每至夏凉风习习,故称之为“南风灶”。

高灶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高灶全长32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灶的结构和操作方法与南风灶是一致,“高灶”的称呼是因为这条窑建在高庙的后面,窑主希望它能承接高庙鼎盛的香火,所以取名为“高灶”。高庙始建清代,又名“福善祠”,祀北极镇天真武大帝,与佛山灵应祠(祖庙)“并昭显赫”。庙内藏有清代顺治、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朝重修福善祠碑记共12通之多,是石湾镇历史发展的物证。后因被火焚毁,现只保留其偏厅。

林家厅建于明代。初为林氏家庙。至清嘉庆年间(1796-1820),林绍光(嘉庆丙辰进士),林龙光(乾隆壬子乡试举人),林缙光(嘉庆戊辰乡试举人)兄弟三人将家庙改作居室,称为林家厅。深三进,相同小院,楼阁厢房等,是颇具特色的祠堂民居合一的建筑。

明清古建筑群林家厅附近一带的古民居群,为明清时代的建筑,具有岭南民俗文化的建筑特色,是古代建筑文明的遗产,保存完好,2002年成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设立了国际艺术家村,现已有30多名国内外的知名艺术家进驻生活、创作。石湾陶瓷博物馆石湾窑是中国著名窑口之一,始兴于唐宋,繁盛于明清。南宋后许多陶工逃往南方,定居广东。经过几代传承,石湾陶工在钧窑窑变釉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本土陶土资源创造出出窑万彩的窑变釉,这类仿宋钧釉的石湾陶艺,明至清初被称为“广钧”,清代生产的“石湾公仔”,因创造出缤纷多彩、高雅古朴的釉色而名声大噪,奠定了它在当时陶瓷界的坚实地位。展馆内展览共分陶瓷拾隅、陶的形成、窑的演变、石湾二十四行、石湾陶艺、陶瓷发展六大部分。其中以第四部分“石湾二十四行”为重点,介绍了明代至民国时期石湾陶业的历史源流。特色景点播报编辑古窑映像制陶工作场所“古窑映像”占地400余平方米,强调复古、传统怀旧的岭南风格、保留以前古窑原汁原味的制陶工作场所,体现出陶文化的厚重感。“古窑映像”分为“陶艺廊”、“演艺厅”、“古瓦瀑布”、“亲水休憩区”四大部分,为游客展示传统制陶技艺,做到“后场到前场,生产到展示”,并融入游客的互动环节,为其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在现场,不少的游客在高灶炉头加柴添薪,尤其是打工人预示新一年加人工(薪),取好意头,行好运。

据了解,南风古灶旅游区从2000年起开放以来已接待大量国内外游客,成为佛山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新旅游热点。

游客观光游览之余,还可以参与玩陶、烧陶。石湾的陶艺自明清至今兴盛发达,卓有成就、富有艺术才华的陶艺家也不断涌现。如今,玩陶已成为都市的一种新时尚,到南风古灶参观,由陶艺师傅亲自教授陶艺制作,有助于陶艺爱好者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意识和掌握制作技巧,发挥其艺术潜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古灶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要了解石湾历史悠久的陶文化,不到南风古灶旅游区,不到石湾公仔街将是一大遗憾,走近它将使你真正了解石湾的陶文化,了解陶的生产过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