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升温VS北极降温:最新气候研究报告揭示真相
南极升温VS北极降温:最新气候研究报告揭示真相
根据中国气象局最新发布的《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3)》,南极和北极的气温变化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趋势。南极地区近年来显著增温,而北极地区的气温则相对稳定甚至有轻微下降的趋势。
南极西南部显著增温
2023年,南极大陆年均气温为零下31.86摄氏度,较常年偏高0.05摄氏度。其中,南极半岛和西南极地区增温最为显著。数据显示,南极半岛和西南极地区年均气温持续快速上升,2023年有3个气象站秋季气温创历史第二高、7个站创历史第三高。
更令人关注的是,2023年7月7日,在极夜期间,南极点气温一日内飙升40摄氏度,由零下74摄氏度增温到零下34摄氏度。这种极端温度变化在历史上极为罕见,显示出南极西南部正在经历快速的气候变化。
北极增温放缓但仍处高位
与南极不同,北极地区的增温趋势虽然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历史高位。2023年北极地区年均气温为零下9.19℃,较常年偏高0.97℃,是1979年以来最暖的夏天。1979年至2023年,北极增温速率是同期全球增温速率(0.18℃/10年)的3.4倍。
北极地区的气温变化呈现出“陆暖海冷”的分布特征。环北冰洋大陆地区特别是加拿大北部、巴伦支海-喀拉海沿岸,2023年偏暖幅度达到2.0摄氏度以上。2023年6月26日,格陵兰冰盖最高点气温达到0.39摄氏度,超过零点,造成冰盖大面积融化。
气候变化的差异性原因
南北极气温变化的差异性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
海陆格局:北极是陆地包围着海洋,南极则是海洋包围着陆地。海洋的比热容比陆地大,热量变化相同时,海洋升温、降温比陆地更慢。
高原效应:南极大陆平均海拔2000多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而北极地区总体海拔较低。海拔越高,气温通常越低。
热量交换:北极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度相对较高。而南极周边的南大洋存在“咆哮西风带”,阻隔了中低纬度的热量进入极区。
全球气候影响
南北极作为地球的冷源,其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系统具有重要影响。南极海冰持续快速减少,2023年年累积海冰范围远远低于历史纪录,这可能影响全球海洋环流系统。北极海冰范围也处于历史低值,格陵兰冰盖融化加速,对全球海平面高度产生直接影响。
此外,南极臭氧洞提前形成且持续时间延长,北极臭氧总量偏高,这些变化都表明极地大气环境正在发生复杂的变化。极地地区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与全球变化趋势一致,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
南北极气温变化的差异性趋势提醒我们,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球科学家持续关注和研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全球变化与极地研究所所长丁明虎表示,极地气候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放大器”,其变化趋势对理解全球气候系统至关重要。随着我国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站在南极中山站的建成,我国在极地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