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登上央视春晚,展现绿色发展理念
呼伦贝尔市登上央视春晚,展现绿色发展理念
2025年央视春晚上,来自呼伦贝尔市的7名基层工作者登台亮相,与全国各地林草基层工作者代表共同演唱歌曲《我的家》。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文艺演出,更是一次向全国观众展示呼伦贝尔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绝佳机会。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是内蒙古自治区面积最大的地级市。这里拥有草原、森林、湿地、河流等多种自然景观,是祖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面,呼伦贝尔市持续发力。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6.5715万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65.5%。建成自然保护地87个,总面积4.7731万平方公里。通过实施呼伦湖流域综合治理、“三北”防护林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全市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6.24%,连续5年位列全区第一。
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呼伦贝尔市同样交出了优异答卷。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八年排名全区第一,地表水优良以上断面比例由2015年的55.9%提高至2023年的77.1%。2024年上半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9%,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77.1%,环境质量持续保持稳定。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科学的政策引导和有力的措施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为呼伦贝尔市的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呼伦贝尔市也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重点领域绿色发展。
在能源转型方面,呼伦贝尔市优化煤炭产能,推进煤电低碳化改造,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在产业转型方面,呼伦贝尔市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方面,呼伦贝尔市全面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废弃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
展望未来,呼伦贝尔市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同时,呼伦贝尔市还将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碳汇交易,发展绿色金融,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不仅是对呼伦贝尔市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其未来发展的激励。呼伦贝尔市将以此次演出为契机,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