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克林霉素滥用现象调查:从通报案例看用药管理困境
基层医院克林霉素滥用现象调查:从通报案例看用药管理困境
令人震惊的滥用现象
2023年,国家医保局通报了一起触目惊心的抗生素滥用案例。山西省代县和平医院对68%的住院患者进行了两种或三种高等级抗生素治疗,且多按最高或较高剂量联合给药。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患者明明体温正常、白细胞计数正常、胸片报告显示无急性炎症表现,却被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并静脉注射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等高等级抗生素。
这种滥用现象并非个例。在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正阳关镇镇南社区卫生服务站,也存在违反诊疗规范滥用抗生素的情况。该院针对感染病人,不论病情轻重,均联合使用两种或三种高等级抗生素,甚至出现同类抗生素口服和输液同时开具的情况。
克林霉素滥用的多重危害
克林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常用于治疗呼吸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然而,它的滥用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超适应症使用
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或规避责任,对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也开具克林霉素。例如,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是无效的,但许多患者仍被错误地使用了克林霉素。
超剂量使用
超剂量使用克林霉素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严重时可导致肝功能异常、血液系统损害,甚至引发过敏性休克。
联合用药不当
不合理地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不仅不能提高疗效,反而可能增加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导致不良反应增多。例如,克林霉素与某些抗生素联合使用时,可能增加肝肾负担,导致药物性肝损伤或肾功能损害。
特殊人群用药不当
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尤其值得关注。由于生理特点,这些人群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更容易发生药物蓄积和不良反应。然而,在一些基层医院,特殊人群用药不当的现象时有发生。
基层医院用药管理困境
基层医院用药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导致克林霉素滥用的重要原因。
药学人员短缺,服务能力不足
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药学人员数量少、用药知识更新慢、药学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一些基层医生对新的药物治疗方法掌握不到位,对一些基层适用的药品不敢用、不敢配。
信息系统不完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的信息系统没有互联互通,处方查询、互认共享等存在困难,转诊患者用药难以实现上下联动。
药品配送问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多、药品用量少、配送成本高,特别是中西部和偏远地区,企业配送积极性不高,药品供应不稳定、时常断供。
专家建议:多管齐下遏制滥用
面对克林霉素滥用的严峻形势,专家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建立专业管理团队
医院应建立一支由临床医生、药师、微生物检验人员等组成的抗菌药物管理团队,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加强医生培训
提高临床医生合理用药观念和诊疗能力十分迫切。目前,国家要求定期开展抗菌药物处方权规范化培训。但有卫生系统人士反映,一些培训流于形式,成了“走过场”,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和专业针对性,临床指导性差。“应进一步优化培训形式、内容,加强培训力度和精准度,力求实效。”业内人士建议。
完善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包括处方审核、用药监测、不良反应报告等环节。同时,应加强对医生处方行为的监管,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加强公众教育
提高公众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认识,纠正“感冒就用抗生素”等错误观念。通过健康科普,让公众了解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引导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结语:合理用药,人人有责
克林霉素的滥用不仅浪费医疗资源,更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医生和公众共同努力。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用药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合理用药,人人有责”的目标,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