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不打烊:农村版深夜食堂火爆
春节不打烊:农村版深夜食堂火爆
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汪村镇,95后小伙王涵开起了“农村版深夜食堂”,高峰期日营业额超4000元。随着德上高速公路项目的推进,当地经济焕发新生机,烟火气十足的烧烤摊成为村民增收的新渠道。今年春节期间,王涵的烧烤店更是不打烊,满足了返乡务工人员和本地居民的消费需求,成为了小镇上的热门打卡地。
从打工仔到“深夜食堂”老板
下午5点,刚下班回到家的王涵夫妻俩又开启了新一轮忙碌:穿串、生火、烧炭、摆台……一个小时后,系列准备工作就绪,烧烤店进入热闹的“上客”时间段。
“生意好的时候,每天晚上要接待十几桌客人,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忙到凌晨是家常便饭。”王涵告诉记者。这样的工作节奏,王涵家已经保持了一年多。
自德上高速公路祁门至皖赣界项目开工以来,项目部入驻汪村镇,当地人流量瞬间大了起来,餐饮需求持续旺盛。考虑到白天有全职工作,王涵夫妻俩选择了夜间营业的烧烤店“试水”兼职创业,谁曾想这一试,就干成了一番小事业。现在,他经营的烧烤店宛如当地的“深夜食堂”,成为熬夜党“补能”首选之地。
德上高速带来的机遇
德上高速祁门至皖赣界项目总投资约67.6亿元,计划2025年底建成通车。项目不仅带来了就业机会,也带动了当地餐饮业的发展。
“我们之前在浙江学过烧烤手艺,早些年还在县城开过饭店,但因为生意不好闭店了,原以为不会再从事餐饮行业了,没想到现在这门手艺又派上了用场。”王涵说,“我们店回头客占了大部分,很多客人都是冲着味道来的。”
据介绍,王涵家的“明星”肉制品采购的都是新鲜食材,经腌制后手工穿成串,应季素菜则是从自家菜园中直接采摘,有效保证了口感。
成功要素:创新与坚持
除“技术优势”外,烧烤店轻资产的运营模式也让王涵的生意开展更为游刃有余。记者在现场看到,烧烤店主体部分就位于王涵家自建房的一楼院厅,院内临时搭建的半开放式厨房为烧烤区,前厅为食材展示及点餐区,饭厅为客人就餐区,安排紧凑,一目了然。
“自己家的房子,没有租金成本,店里人手也基本是自家人,生意做起来没有太大心理压力。”王涵表示。客流量逐渐增多,配套的增值服务也随之开启。据王涵介绍,烧烤店已经“上线”了外卖业务,对于附近村庄的客户,提供免费送餐服务。“现在天气冷,外卖订单也逐渐多了起来,平均每晚5单。”
市场需求:从“无”到“有”
值得一提的是,在烧烤店的运营过程中,客户群体日渐多元化,当地居民的消费方式也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以前镇上没有烧烤店,也不想着吃,现在家门口就开了一个,花点小钱解解馋,改善改善生活,感觉挺满足。”一位本地人告诉记者。
据王涵观察,小镇居民未必缺乏消费能力,只是没被激发出来。虽然目前烧烤店的主力客群仍然是项目施工人员,但本地居民的点单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节假日期间,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本地人光顾烧烤店的频率明显变高。”他说。
未来展望:高速通了以后
相比于施工进程中的各项机会,高速公路的通车更让人期待。公开资料显示,德上高速祁门至皖赣界段是安徽省“五纵十横”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纵三”的省际衔接路段,起点位于祁门县金字牌镇,顺接已建德上高速池州至祁门段,终点位于休宁县汪村镇赣皖省界处,顺接已建德上高速赣皖界至婺源段。路线全长约31.2公里,工程总投资约67.6亿元,计划2025年底建成通车。
据悉,前述路段设匝道收费站2处,其中一处便位于汪村镇。“以前回家要开一个多小时的盘山路,会车需格外小心,速度提不起来不说,还容易晕车。现在高速公路直接修到了家门口,很快就可以实现全程高速到家,体验感太好了。”一位从合肥返乡的当地人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待前述高速全线贯通后,沿线的秋浦河、牯牛降、齐云山、西递宏村、婺源等多个风景区将被串联一线,旅游有望迎来增量。
一位本地居民向记者表示,除大家耳熟能详的风景区外,本地还有很多已开发但未闻名、待开发的景点,近年来已经有了一定的蓄客量。“高速通了以后,外地人来旅游就方便多了。”他说,未来游客形成一定规模后,当地的文旅消费也会被拉动起来。
据介绍,汪村镇石屋坑村正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这里曾是中共皖浙赣省委的常驻地之一,也是皖浙赣三年游击战争中的重要活动中心,素有“皖南革命摇篮”之美誉,于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该村附近的鹤城乡右龙瀑布海拔1000多米,落差近百米,丰水期时气势磅礴,冬季还会出现罕见的冰雪瀑布奇观,被誉为新安江源头皖赣交界第一瀑,近年来也吸引了一众游客前来打卡。
业内人士表示,放长远看,高速公路能够加速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运转,在提升运输效率的同时,有望形成区域联动效应。后续德上高速祁门至皖赣界路段通车,对支持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