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治疗迎来新突破:从药物靶标到神经刺激疗法
抑郁症治疗迎来新突破:从药物靶标到神经刺激疗法
抑郁症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2.8亿人患有抑郁症。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抑郁症治疗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特别是在药物靶标发现和神经刺激疗法应用方面。
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研究新突破
2024年7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赵岩团队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Claus Loland团队合作,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发表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ET)的工作原理。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单胺类神经递质,主要调节情绪、注意力、记忆等多种神经活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起始于脑干的蓝斑核,并广泛投射至大脑其他区域。NET位于突触前膜,负责将NA重新摄取回神经元内,终止神经信号传递,维持神经系统中NA水平的平衡。
研究团队通过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人源NET在不同功能状态下的高分辨率结构,包括未结合底物、结合底物去甲肾上腺素、结合芋螺毒素χ-MrlA类似物、结合安非他酮以及结合齐拉西酮的复合物结构。这些结构揭示了NET的转运机制及药物结合模式,为新型抗抑郁药物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结构基础。
神经刺激疗法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神经刺激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特别是迷走神经刺激术(VNS)和经颅磁刺激治疗(rTMS)。
迷走神经刺激术
迷走神经刺激术是一种新型神经调节技术,通过电刺激迷走神经来调节大脑中与情绪和情感相关的神经回路。该技术最早于1997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癫痫,2005年获批用于治疗抑郁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成功为一名28岁重度难治性抑郁焦虑患者实施了迷走神经刺激术。患者在手术后精神状态明显改善,不仅减少了对药物的依赖,还减轻了药物副作用带来的困扰。该技术特别适合对传统药物和心理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
经颅磁刺激治疗
经颅磁刺激治疗是一种无创、安全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磁脉冲作用于大脑皮层,调节情绪和认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神经调控治疗中心已开展此项治疗,主要用于抑郁症、焦虑症和失眠患者。
rTMS治疗过程简单,患者只需取坐位,由治疗师确定线圈位置并开始治疗。每次治疗约20分钟,通常10次为一个疗程。该方法安全性高,副作用小,不会出现传统抗抑郁药物常见的胃肠不适、口干、体重增加等副作用。美国FDA于2008年批准rTMS用于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
展望未来
这些新突破为抑郁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研究的进展将推动更有效抗抑郁药物的开发,而迷走神经刺激术和经颅磁刺激治疗等神经刺激疗法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应用的推广,未来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有望进一步提高,帮助更多患者重返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