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衡南年货节:春节农村小生意新机遇
东安衡南年货节:春节农村小生意新机遇
春节前夕,湖南东安和衡南两地的年货节热闹开市,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增收机遇,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这两个县的年货节各具特色,成为春节期间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东安:非遗特产成年货“主角”
在东安县,非遗特产成为年货市场的“主角”。新圩江镇中田社区的橙子糖制作现场热火朝天,这种拥有1000余年传承历史的非遗特产,早在2015年就被列入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返乡创业的张礼金牵头,联合非遗传承人张礼高和其他加工户,组建非遗经济联合体,通过改良产品、升级包装和借助互联网销售,让橙子糖从传统大路货变为精致精品果。2024年,橙子糖的生产加工量从15万公斤跃升至25万公斤,年产值达1000万元,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大盛猪血丸子也是东安的非遗特产之一,其制作技艺入选东安县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期间,大盛镇的居民们抓紧时间赶制猪血丸子,满足消费者对传统“老味道”的需求。大盛猪血丸子不仅在当地受欢迎,还通过电商平台畅销各地。2024年,全镇制作售卖猪血丸子的企业和加工作坊达50余家,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
在东安鸡的发源地芦洪市镇,自农历十二月开始,乡之味东安鸡餐馆每天都要发出近400只东安鸡快递。“要让全国各地的食客都能品尝到东安鸡这一非遗美味。”乡之味东安鸡餐馆的老师傅夏荣芝说道。当下,东安非遗龙头产业东安鸡正以预制东安鸡作为东安的非遗龙头产业,也以预制菜的形式走向全国。东安鸡产业带动了当地360多家养殖大户,年出笼量达2500余万羽,年产值突破10亿元。东安鸡的预制菜不仅方便快捷,还保留了传统风味,成为许多家庭年夜饭的必备佳肴。
衡南:线上线下联动展销
衡南县的年货节则采取了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让优质农产品触达更广泛的消费群体。2月6日,“衡有味·衡南2024年货节暨消费促进年活动”在车江街道恒星村热闹启动,18家企业携特色商品线上线下同步展销,开启新春消费盛宴。
活动现场类别多样,产品丰富,宝盖有机茶、满江红小龙虾、衡松松花蛋、大三湘茶油、南泥湾土头碗……琳琅满目的优质农产品吸引了广大群众参观购买。“让我们的优质农产品在家门口就可以销售,来自全国各地的衡南老乡,能够品尝到地地道道的衡南优质农产品。”衡南县满江红种养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周海龙说。
此次活动由县商务局、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办,县工商业联合会、县总商会承办,从2月6日持续至2月8日。活动期间将通过线上线下展销一体,集中展销衡南“清泉农夫”特色农产品、非遗文创产品,为广大群众提供一场集年货采购、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新春盛宴,并通过各电商平台重点推荐衡南农特产品、餐饮美食、文旅景点、网红打卡地等,促进多元化消费。
近年来,衡南县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供销社经营服务网络资源优势,搭建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连续多年举办年货大集活动,唱响供销年货节品牌,充分发挥供销社网络资源优势,全方位展示、宣传、销售衡南优质农产品,带动全县特色农产品销售,活跃城乡市场,保障物资供应,满足城乡居民节日需求。
年货节背后的乡村振兴
东安和衡南的年货节不仅是一场简单的商品展销会,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年货节,当地特色农产品得以集中展示和销售,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也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同时,年货节还带动了当地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年货节还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例如,东安县通过“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整合产业链,改扩建厂房和办公区,配套建设橙子种植基地,吸纳闲散劳动力,为村集体经济和加工户带来可观收入。衡南县则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将农产品销售与文化旅游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年货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年货节这种形式的活动将在农村地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个销售平台,更是一个展示农村发展成果、传承乡村文化、促进城乡融合的窗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更多像东安和衡南这样的年货节活动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