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提质 培育外贸新动能
创新提质 培育外贸新动能
外贸,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发展状况一直备受关注。近期,新华社记者深入外贸大省和重点行业进行调研,发现各地各部门通过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相结合,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将从结构优化、创新业态和扩大开放三个维度,全面解析当前外贸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能。
优化结构,稳住外贸基本盘
今年夏天,中国体育用品出口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以顶碁运动用品(淮安)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生产的智能足球内置芯片,能够实现每秒500次动作识别,有效辅助判断手球、越位等情况。今年前7个月,该公司已向欧洲杯、美洲杯、奥运会等赛事供应407万个比赛用球及训练用球,订单已排至年底。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体育用品及设备出口同比增长16.7%,高出整体出口增速9.8个百分点。这一数据反映了外贸企业通过科技创新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努力。
准备出口的上汽集团乘用车福建宁德基地生产的汽车停靠在福州港江阴港区海关监管区,等待装船(2024年3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倪月菊表示,外贸“成绩单”超预期,一个重要原因是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前7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6.2%,月度增速连续4个月保持在5%以上。其中,家电、手机、电脑等传统优势产品月度出口值持续增长,而风力发电机组、船舶、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速更快,同比分别增长86.3%、84.4%和20.7%。
上汽大通作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代表企业,其新能源车型在欧洲市场表现亮眼。尽管面临欧盟加征临时反补贴税等挑战,上汽大通仍保持市场竞争力,计划于9月在欧洲市场全球首发全新高端纯电皮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赵福军指出,外贸回升向好得益于外需改善等客观因素,但更关键的是产业链系统竞争优势、创新动能和政策配套等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系列稳外贸政策“组合拳”,包括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措施、扩大内需战略、财政金融支持、出口信用保险等,有效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和市场开拓。
前7个月,中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经营主体达60.9万家,同比增长8.8%。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八成,数量增加10%,合计进出口同比增长10.9%。商务部对重点外贸企业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企业预计全年出口将实现增长。
创新业态,培育竞争新优势
在传统贸易面临压力的背景下,跨境电商作为外贸新业态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以广东汕头市大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通过数十个直播间销售地毯地垫产品,上半年电商渠道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接近去年全年销售额,在亚马逊平台的地毯品类中位居前列。公司已在深圳设立独立运作的跨境电商板块,积极拓展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货车在传化上合跨境电商监管中心等待海关查验(2024年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跨境电商凭借突破地域限制、缩短交易链条的优势,成为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渠道。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速达到10.5%,高于整体外贸增速4.4个百分点。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表示,跨境电商、绿色贸易、贸易数字化和扩大进口是外贸新动能培育的四大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以及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
位于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黑河片区内的黑河跨境电商园区智能仓储物流中心(2024年1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为推动跨境电商做优做强,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各地也推出系列配套政策。广州推动跨境电商税款电子支付改革,杭州深化跨境电商保税进口商品跨关区退货试点,青岛支持公用型仓储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形成政策合力。
顺应数字经济新趋势和可持续发展需求,数字化、绿色化已成为外贸发展的重要底色。海南自贸港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开通后,资金跨境流动更加便捷,上线一个多月交易资金折合人民币超46亿元。商务部推动数字技术在贸易领域的应用,部分港口无纸化放货比例达到90%,支持地方探索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路径,引导外贸主体数字化转型。
在福州举行的第四届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上,参观者在TikTok Shop生态专区展位前参观(2024年3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指出,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应充分利用数字化和绿色化趋势,推动传统外贸转型升级,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地位。
扩大开放,开辟发展新空间
随着国际航班加快恢复和免签政策的实施,中国企业与海外客户的往来更加频繁。以山西祁县红海玻璃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传承百年人工吹制玻璃非遗技艺,产品60%出口至阿拉伯国家,其余销往俄罗斯等国家,近5个月销售额同比增长20%左右。
从国际市场看,前7个月,中国对欧盟、美国、韩国、日本等传统市场进出口同比增长2.2%;对东盟、中亚、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同比增长9.8%,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1个百分点;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7.1%和5.7%。
从国内区域看,东部、中西部、东北地区充分发挥各自区位特点和产业优势,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7.1%、2.5%和2.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明确要扩大自主开放,有序扩大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
外籍游客在重庆大足石刻景区游览(2024年7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近期,一名外国博主的“city不city”视频走红网络,反映了中国入境游市场的显著升温。上半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其中旅行服务同比增长47.7%,成为服务贸易第一大领域。
中国通过发布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出台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意见等措施,持续推动中外人文、商贸、科技领域交流合作。
在第七届进博会技术装备、汽车展区展前供需对接会现场,展商工作人员(右)向采购商介绍企业产品(2024年8月8日摄)。新华社发(陈浩明 摄)
距离第七届进博会开幕不到90天,目前签约展览面积已超过36万平方米,已有150多家企业连续7年参展。前7个月,中国进口10.57万亿元,同比增长5.4%。
观众在消博会上参观(2024年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通过举办消博会、进博会、广交会等重点展会,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推进与有关国家和地区自贸协定谈判进程,中国不断释放市场潜力,为全球贸易注入新动力。
第135届广交会会场(2024年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中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需求种类丰富多样,将继续为进口提供支撑,同时也将更多、更广地惠及全球。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随着中国坚定深化改革开放,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外贸不断积蓄新动能,前进脚步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