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古诗词里的新年思乡情
人日:古诗词里的新年思乡情
正月初七,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人日”,据传这是女娲创造人类的日子。早在汉代就有记载,魏晋时期逐渐成为重要节日,唐代更是达到鼎盛。这一天,古人会通过戴人胜、吃七宝羹等习俗祈福纳吉。在众多诗词中,"人日"往往与思乡之情紧密相连,成为古代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重要主题。
直抒胸臆:薛道衡的《人日思归》
隋代诗人薛道衡的《人日思归》是最早直接表达人日思乡之情的诗作之一: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诗中直言自己在人日这天离家已近两年,归期尚在大雁南飞之后,而思乡之情却早在花开之前就已萌发。这种对比鲜明的表达,道出了游子内心的无奈与期盼。
漂泊之苦:杜甫的《立春》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立春》则通过对比往昔盛况与当下漂泊,展现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诗中前半部分回忆往昔在长安(两京)时立春日的繁华景象,后半部分则描写自己流落巫峡、杜陵时的悲凉心境。通过今昔对比,杜甫将思乡之情与身世之感融为一体,令人动容。
自我更新:卢仝的《人日立春》
唐代诗人卢仝的《人日立春》则将人日与立春相结合,表达了自我更新的愿望:
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
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
卢仝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在人日立春之际,决心重新开始、自我革新的愿望。他认为,春天的到来不仅带来了自然界的生机,也给了人们一个反思和改变的机会。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为"人日"诗词增添了一抹亮色。
文化传承:从古至今的"人日"习俗
除了诗词中的情感表达,"人日"这一节日本身也在民间流传至今。广东、潮汕等地仍保留着吃七菜羹、长面条、捞鱼生等传统习俗,以祈求平安顺遂、身体健康。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也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
从古至今,"人日"不仅是庆祝人类诞生的日子,更凝结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祈福纳吉的传统文化。在这一天,无论是古代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还是现代人延续的传统习俗,都在诉说着中国人对家的眷恋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这种情感与文化传承,正是"人日"这一传统节日历久弥新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