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聚焦无锡:千年古城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央视聚焦无锡:千年古城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今晚,无锡将再次登上央视荧屏,通过《走遍中国》系列节目向全国观众展现其独特的音乐文化魅力。作为一座被誉为“民乐之乡”的城市,无锡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更在当代展现出蓬勃的文化创新活力。让我们跟随央视的镜头,一同探寻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魅力。
文化遗存:历史的见证与传承
无锡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分布着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瑰宝。据统计,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9处。其中,寄畅园、薛福成故居、鸿山墓群等都是见证无锡历史变迁的重要文物。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无锡更是熠熠生辉。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1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8项。从梁祝传说的浪漫传奇,到吴歌的悠扬旋律,再到无锡道教音乐的庄严肃穆,这些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无锡独特的人文魅力。
吴文化发源地:三千年的文明传承
无锡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这一地位可追溯至3200多年前。相传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泰伯为让位携弟仲雍奔吴,定居梅里(今无锡梅村),建立了勾吴古国,开创了吴文化。泰伯的谦让精神和开拓进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考古发现进一步印证了无锡在吴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鸿山越国墓中出土的380余件乐器,展现了春秋时期吴越地区音乐的繁荣景象。这些文物不仅是研究吴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礼乐制度和文化生活。
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近年来,无锡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推动文化创新,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
以音乐文化为例,无锡素有“民乐之乡”美誉。梅村街道通过打造“梅村二胡”品牌,推动二胡制作技艺的发展。2011年,梅村二胡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苏省非遗名录,同年,无锡梅村被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中国二胡之乡”称号。2024年,无锡更进一步提出打造“音乐之都 爱乐之城”城市文化品牌,通过举办各类音乐节和艺术周,吸引国内外音乐爱好者。
在非遗传承方面,惠山泥人、无锡精微绣等传统工艺也在不断创新。惠山泥人传承人周璐将泥塑与现代家居设计相结合,创作出《嫦娥奔月》悬浮灯等创新作品。无锡精微绣传承人赵红育则用直径仅为4微米的丝线,展现双面精微绣的高超技艺。
古镇古建的活化利用也是无锡文化创新的重要方面。以荡口古镇为例,自2014年开街以来,年均接待游客量达200万人次。古镇通过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不仅保留了历史风貌,更注入了现代活力,成为展示无锡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结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交响
今晚,当央视镜头聚焦无锡,我们不仅将看到这座城市的音乐文化魅力,更将感受到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蓬勃的现代创新活力。从泰伯奔吴的古老传说,到二胡演奏的现代乐章,从惠山泥人的传统工艺,到古镇古建的文旅融合,无锡正在以其独特的方式,续写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交响曲。
让我们锁定CCTV4,一起感受这座“爱乐之城”的文化魅力,领略“国乐之都”的人文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