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竟如此暴利,利润率高达300%!这背后到底有啥特殊原因?
烟花竟如此暴利,利润率高达300%!这背后到底有啥特殊原因?
2024年春节期间,"加特林"烟花以其酷似机枪射击的燃放效果走红,其零售价格高达100元至180元/支,利润高达200%到300%。为什么烟花会如此暴利?这背后不仅有产业逻辑,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烟花暴利背后的产业逻辑
今年春节期间,烟花的销量可谓是异常火爆。比如其中一种叫 “加特林” 的烟花,更是因其酷似机枪射击的燃放效果,而十分受欢迎。
但你想不到的是,“加特林”烟花的进货价格从10元/支上涨到 60元/支 ,零售价格更是达到了100元至 180元/支 。类似地,摔炮的出厂价仅为2元/盒,却能在零售市场上卖到5至6元/盒,利润高达 200%到300% 。
中国是世界上烟花爆竹的主导生产与出口国,拥有全球产量的大约90%和贸易量的80%。在2023年的前六个月里,我国烟花爆竹的出口总量达到了 177,648吨 ,总价值为 35.44亿 人民币 。
国内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地理分布呈现高度集中的特点,特别是在湖南浏阳、醴陵和江西上栗、万载等地,形成了以湘赣边为主的主产区。
例如,湖南浏阳市大瑶镇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 花炮产业链 ,包括 造纸、彩印包装、花炮机械、原辅材料生产和经营 等,年产值超过 180亿元 ,占据了全国70%以上的原辅材料交易市场。
在江西萍乡市上栗县,有174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和6万名从业人员,该地区生产的烟花爆竹内销总产值占全国总量的28%。
2023年1月至11月,上栗烟花爆竹产业集群总产值约为131.83亿元,同比增长26.37%。再来看看烟花爆竹行业的高溢价,以及暴利现象。
烟花爆竹行业的高溢价现象背后,有其深层的经济逻辑和市场机制。首先,进入该行业的门槛之一是获得有限的 烟花批发证 ,这不仅包括 客情、场地和人员成本 ,还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此外,烟花产品对 储存和运输 的特殊要求,如防火防潮,以及对包装的依赖,常导致至少10%的库存因挤压等问题无法进入市场。
同时,因为并没有明确条款对烟花的价格做出具体规定,所以 烟花价格通常受供需影响浮动很大。
因此,虽然烟花行业的高溢价在表面看似市场常态,其实是行业特有的 高成本运营模式和市场供需状况 共同作用的结果。
烟花制作:从科学到艺术
在烟花的制作中,每一种材料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影响最终的视觉效果,还影响着烟花的安全。
氧化剂 如硝酸钾、氯酸钾和高氯酸钾,为烟花提供了燃烧所需的氧气,激活了化学反应,让夜空中绚烂的光芒得以绽放。
而 燃料 ,包括木炭粉、硫磺以及铝粉和镁粉等金属粉末,不仅使烟花更加耀眼,也 延长了它们的燃烧时间 。金属盐的加入,如铜盐带来的深蓝、钡盐的翠绿以及锶盐的热烈红色,使烟花能够展现出不同的颜色。
同时, 钛粉 在烟花中的另一个作用是作为 燃烧剂 ,帮助改善烟花的燃烧性能。由于钛元素本身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较高的燃烧温度,它在燃烧过程中能够释放大量的热量,从而促进其他燃料成分的燃烧,使视觉效果更加壮观。
不可或缺的 稳定剂 ,例如碳酸钙,宛如烟花中的守护神,确保了混合物在储存与运输过程中的稳定, 极大地降低了自发反应的可能,提升了烟花的安全性。
有了原材料还不够,还要有精确的配方设计,配方中各组分的比例将直接影响到烟花的性能。例如,一个标准的闪光粉配方可能包括70%的硝酸钾、15%的木炭粉和15%的硫磺。在混合阶段,必须在 防尘 和 防静电 的环境中进行,以避免任何意外的点燃。
接着,混合物被装填进烟花壳中,壳体通常由纸制成,内部可能 加入分隔物来创造不同的燃烧段落 ,以实现多变的视觉效果,最后,烟花需要干燥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测试。
今年春节期间,就有两起因烟花令人痛心疾首的安全事故。一起是发生在河南开封的 10岁男孩被烟花炸伤后身亡 ,还有一起则是湖南永州 57岁老人被烟花炸成重伤 昏迷至今。
烟花,在美丽的同时,也暗藏着巨大的风险。所以在我国,烟花爆竹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都受到 严格的法律法规管理 。
比如,政府对烟花爆竹行业实施了一系列的合格标准和安全规范,包括但不限于《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和GB 10631-2013《烟花爆竹产品质量》等,比如,相关标准要求烟花爆竹 不得含有禁用的化学物质 ,如铅、汞和砷等重金属。
春节烟花热:传统、氛围与消费升级
那为啥烟花一直以来,都被默认为春节必不可少的“灵魂伴侣”呢?
相信大家都知道,烟花的起源于远古时期,最初目的为驱除象征邪恶的 “年兽” 。
随着时间演变,在春节燃放烟花已成为习惯,是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更是承载着 驱除邪恶、祈求吉祥 的传统文化意义,寓意着吉祥、幸福和繁荣。
在很多人的心中,没有烟花的春节是不完整的,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促使许多家庭不惜成本购买烟花,以此来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例如,洪河桥镇位于安徽省阜南县,与河南省淮滨县隔河相望,前者的政策允许燃放烟花,而后者实施禁放政策。
这种政策上的差异吸引了大量河南消费者,跨省至洪河桥购买并燃放烟花,结果, 洪河桥 这个原本普通的农村贸易小镇,因满足了河南消费者的需求,意外地转变成了两省知名的 “网红打卡地” 。
这一跨省购烟花的行为,不仅在春节除夕之前就让洪河桥的夜空亮如白昼,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发展。烟花销售的旺盛,带动了加油站、餐饮和住宿等多个行业的繁荣,展现了烟花文化对地方经济活动的积极影响。
同时, 湖南浏阳 作为国内最大的烟花生产基地,通过举办多场烟火活动,有效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湖南日报》的报道显示,每次焰火活动能够吸引 逾3万名游客 参与,其中高达95.06%的参观者不是来自浏阳本地,这样的活动促进了 超2000万元 的文化旅游消费 。
这些烟火活动拉动了当地的乡村旅游和餐饮住宿业,进一步证明了烟花文化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以及文化旅游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烟花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品,不仅仅是物质的消费,更是情感和文化的传承。 人们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来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共鸣,烟花的购买就是这种消费观念转变的体现之一。
春节期间的消费市场火热,人们的“逛街热情”高涨,尤其是在重点城市的商圈、步行街等地,客流量显著增加,这不仅显示了消费者对节日氛围的追求,也反映了消费动力的增强。
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烟花价格高昂,但在强烈的节日氛围和增强的消费意愿驱动下, 烟花 成为了许多家庭和个人庆祝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